中文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緒論 | 第11-30页 |
(一) 郭晉稀先生介紹 | 第11-14页 |
1. 郭晉稀先生生平介紹 | 第11-12页 |
2. 郭晉稀先生主要學術成就 | 第12-14页 |
(二) 《說文解字古韻三十部疏證》簡介 | 第14-17页 |
1. 《說文解字古韻三十部疏證》內容簡介及體例 | 第14-16页 |
2. 《說文解字古韻三十部疏證》“幽、薁、宮”三攝結構示例 | 第16-17页 |
(三) 訓詁術語的研究概況 | 第17-30页 |
1. 訓詁術語的形成與發展 | 第17-23页 |
2. 訓詁術語的研究現狀 | 第23-27页 |
3. 《說文解字古韻三十部疏證》的研究概述 | 第27-28页 |
4. 《說文解字古韻三十部疏證》“幽、薁、宮”三攝訓詁術語的研究意義 | 第28-30页 |
一、《說文解字古韻三十部疏證》“幽、薁、宮”三攝訓詁術語研究 | 第30-64页 |
(一) 《說文解字古韻三十部疏證》“幽、薁、宮”三攝訓詁術語概說 | 第30-31页 |
(二) 校勘術語 | 第31-39页 |
1. 正誤的術語 | 第31-36页 |
2. 說明異文的術語 | 第36-37页 |
3. 闕疑待補的術語 | 第37-39页 |
(三) 注音術語 | 第39-41页 |
1. 直音類術語 | 第39-40页 |
2. 反切類術語 | 第40页 |
3. 其他類術語 | 第40-41页 |
(四) 釋義術語 | 第41-59页 |
1. 揭示形義關係的術語 | 第41-47页 |
(1) 分析漢字構形的術語 | 第41-43页 |
(2) 表明異體字的術語 | 第43-47页 |
2. 揭示音義關係的術語 | 第47-59页 |
(1) 揭示同源關係的術語 | 第48-52页 |
(2) 揭示異形關係的術語 | 第52-55页 |
(3) 揭示假借關係的術語 | 第55-59页 |
(五) 說明語法的術語 | 第59-62页 |
(六) 《說文解字古韻三十部疏證》“幽、薁、宮”三攝訓詁術語使用的特點 | 第62-64页 |
二、《說文解字古韻三十部疏證》“幽、薁、宮”三攝“變易”用例論析 | 第64-67页 |
三、《說文解字古韻三十部疏證》“幽、薁、宮”三攝點校及校記 | 第67-175页 |
(一)點校凡例 | 第67-69页 |
(二)正文及校記 | 第69-175页 |
1. 幽摄 | 第69-149页 |
2. 薁攝 | 第149-167页 |
3. 宮攝 | 第167-175页 |
結束語 | 第175-177页 |
附錄 | 第177-179页 |
在校期間發表學術論文 | 第179-180页 |
參考文獻 | 第180-187页 |
致謝 | 第187-1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