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埋暗挖地铁区间土体稳定性分析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经典理论阶段 | 第11-13页 |
1.2.2 模型分析阶段 | 第13-14页 |
1.2.3 数值模拟阶段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浅埋暗挖概述及监控机制 | 第17-31页 |
2.1 城市地铁隧道的施工方法 | 第17-24页 |
2.1.1 浅埋暗挖法的设计思想和适用范围 | 第18-20页 |
2.1.2 浅埋暗挖的主要施工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1.3 浅埋暗挖法的不足及改进 | 第21-22页 |
2.1.4 超前支护 | 第22-23页 |
2.1.5 衬砌结构施工 | 第23-24页 |
2.2 监控量测机制 | 第24-31页 |
2.2.1 主要技术规范、规程 | 第25页 |
2.2.2 监控量测的原则 | 第25-26页 |
2.2.3 监控量测的项目 | 第26-27页 |
2.2.4 监控点的布设及测量仪器 | 第27-30页 |
2.2.5 监控量测值控制标准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地铁区间施工技术方案 | 第31-40页 |
3.1 工程概况 | 第31-33页 |
3.1.1 九龙山站工程概况 | 第31-32页 |
3.1.2 周边环境概况 | 第32-33页 |
3.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| 第33-34页 |
3.2.1 工程地质条件 | 第33-34页 |
3.2.2 水文地质条件 | 第34页 |
3.3 岩土工程评价 | 第34-35页 |
3.3.1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 | 第34-35页 |
3.3.2 地下水处理建议 | 第35页 |
3.4 区间施工方法 | 第35-39页 |
3.4.1 监测断面设置 | 第36-37页 |
3.4.2 施工监测频率及控制指标 | 第37-38页 |
3.4.3 施工监测控制指标 | 第38-3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Midas/GTS三维模拟分析 | 第40-59页 |
4.1 Midas/GTS简介 | 第40页 |
4.2 Midas/GTS优点 | 第40-41页 |
4.3 Midas/GTS单元库 | 第41页 |
4.4 本构模型与分析流程 | 第41-43页 |
4.4.1 本构模型 | 第41-42页 |
4.4.2 分析流程 | 第42-43页 |
4.5 数值模拟分析 | 第43-59页 |
4.5.1 模型建立 | 第43-44页 |
4.5.2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| 第44-48页 |
4.5.3 隧道间距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 | 第48-51页 |
4.5.4 纵向开挖过程中拱顶变形分析 | 第51-55页 |
4.5.5 不同开挖工法对应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5.6 减小地表沉降的方法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5.1 结论 | 第59-60页 |
5.2 展望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