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光电信号驻波调制的时栅位移感器行波形成新方法的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前言 | 第11-12页 |
1.2 位移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位移传感器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3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7-19页 |
2 时栅位移传感器原理及行波形成新方法 | 第19-35页 |
2.1 时栅位移传感器的原理简介 | 第19-22页 |
2.1.1 传统栅式位移传感器 | 第19-20页 |
2.1.2 时栅位移传感器的原理优势 | 第20-22页 |
2.2 行波是时栅位移传感器的关键环节 | 第22-23页 |
2.3 单齿式及磁场式时栅行波产生方法及问题 | 第23-26页 |
2.3.1 单齿式时栅行波产生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3.2 磁场式时栅行波产生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3.3 现有时栅行波产生方法问题 | 第25-26页 |
2.4 时栅位移传感器行波形成新方法 | 第26-33页 |
2.4.1 时栅思想与光电的结合 | 第26页 |
2.4.2 时栅行波形成新方法的整体构建方案 | 第26-27页 |
2.4.3 行波与驻波的相互转换 | 第27-29页 |
2.4.4 光电信号驻波调制合成行波 | 第29-3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3 时栅位移传感器行波形成新方法实验整体方案设计 | 第35-39页 |
3.1 实验系统整体方案 | 第35-36页 |
3.2 直接透光式方案 | 第36页 |
3.3 反射光式方案 | 第36-37页 |
3.4 实验方案选定 | 第3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4 时栅位移传感器行波形成新方法实验系统设计 | 第39-57页 |
4.1 LED光源 | 第39-42页 |
4.1.1 LED光源及特性 | 第39-40页 |
4.1.2 COB集成面光源 | 第40-42页 |
4.2 定栅尺和动栅尺的制作 | 第42-44页 |
4.3 实验基座设计与优化 | 第44-50页 |
4.3.1 实验基座方案一 | 第44-46页 |
4.3.2 实验基座方案二 | 第46-49页 |
4.3.3 实验基座方案三 | 第49-50页 |
4.4 光电转换电路设计 | 第50-53页 |
4.5 行波信号合成电路设计 | 第53-54页 |
4.6 信号处理系统 | 第54-55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5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7-65页 |
5.1 实验平台安装 | 第57-58页 |
5.2 原理性实验 | 第58-60页 |
5.2.1 驻波形成实验 | 第58-59页 |
5.2.2 行波形成实验 | 第59-60页 |
5.3 性能测试实验 | 第60-62页 |
5.3.1 精度实验 | 第60-61页 |
5.3.2 重复性实验 | 第61-62页 |
5.4 误差分析 | 第62-6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6.1 总结 | 第65-66页 |
6.2 展望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