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部分 交叉模式配对联想学习和记忆概述 | 第18-47页 |
1. 交叉模式 | 第19-22页 |
2. 工作记忆 | 第22-26页 |
3. 交叉模式下的工作记忆 | 第26-36页 |
4. 配对联想学习和记忆 | 第36-39页 |
5. 交叉模式下的配对联想学习和记忆 | 第39-44页 |
6.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总构思 | 第44-47页 |
6.1. 待研究的问题 | 第44页 |
6.2. 研究目标 | 第44页 |
6.3. 研究构思 | 第44-45页 |
6.4.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45-46页 |
6.5. 研究意义 | 第46-47页 |
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| 第47-135页 |
研究一:视觉-触觉交叉模式配对联想学习的脑电研究 | 第48-98页 |
1. 引言 | 第48-50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50-64页 |
2.1. 被试 | 第50页 |
2.2. 实验刺激 | 第50-54页 |
2.3. 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| 第54-64页 |
3. 实验结果 | 第64-93页 |
3.1. 行为学结果 | 第64-73页 |
3.2. 电生理结果 | 第73-93页 |
4. 讨论 | 第93-98页 |
4.1. N400/P400:配对联合的电生理表征 | 第94页 |
4.2. LPN:交叉模式下的配对联结 | 第94-96页 |
4.3. CNV与α频段振荡:交叉模式下的工作记忆 | 第96-98页 |
研究二:配对联想学习过程中对实验刺激熟悉程度的变化 | 第98-104页 |
1. 引言 | 第98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98-101页 |
2.1. 被试 | 第98页 |
2.2. 实验刺激与再认任务 | 第98-100页 |
2.3. 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| 第100-101页 |
3. 实验结果 | 第101-102页 |
4. 讨论 | 第102-104页 |
研究三:刺激间延时对配对联想学习效果的影响 | 第104-111页 |
1. 引言 | 第104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04-106页 |
2.1. 被试 | 第105页 |
2.2. 实验刺激与延时变化任务 | 第105-106页 |
3. 实验结果 | 第106-109页 |
3.1. 行为学结果 | 第106-107页 |
3.2. 被试对任务难度的评分和所使用学习及记忆策略 | 第107-109页 |
4. 讨论 | 第109-111页 |
研究四:配对联想学习和测试任务对脑电早期成分的影响 | 第111-135页 |
1. 引言 | 第111-112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12-115页 |
2.1. 被试 | 第112页 |
2.2. 实验刺激与任务 | 第112-114页 |
2.3. 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| 第114-115页 |
3. 实验结果 | 第115-131页 |
3.1. 行为学结果 | 第115-119页 |
3.2. 电生理结果 | 第119-131页 |
4. 讨论 | 第131-135页 |
第三部分 总讨论与总结论 | 第135-144页 |
1. 总讨论 | 第135-139页 |
1.1. 行为学任务 | 第136页 |
1.2. 电生理结果 | 第136-138页 |
1.3. 学习与可塑性 | 第138-139页 |
2. 总结论 | 第139页 |
3. 研究的价值与创新之处 | 第139-140页 |
4.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开展方向 | 第140-144页 |
4.1. 研究的不足 | 第140-141页 |
4.2. 未来的研究方向 | 第141-144页 |
附录 | 第144-154页 |
附录1:研究一与研究三中,预实验所用的实验刺激和配对关系 | 第144-146页 |
附录2:研究一、研究三与研究四中,实验后访谈样表 | 第146-147页 |
附录3:研究一中,学习过快组的电生理结果 | 第147-148页 |
附录4:研究一中,学习效应和模式效应的全时程分布情况(50毫秒窗口) | 第148-151页 |
附录5:研究一中,学习效应和模式效应的全时程分布情况(20毫秒平滑窗口,10毫秒步进) | 第151-153页 |
附录6:研究一中,α频段振荡(8-12Hz,学后阶段与学习Ⅰ阶段的差异值)在800-1500毫秒间的全脑地形图(100毫秒窗口) | 第153-1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4-174页 |
后记 | 第174-176页 |
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76-1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