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9-19页 |
一、问题提出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(一)实践意义 | 第10页 |
(二)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三、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6页 |
(一)幼儿几何图形感知的文献综述 | 第10-13页 |
(二)结构游戏对中班幼儿几何图形感知影响的文献综述 | 第13-16页 |
(三)已有研究的不足 | 第16页 |
四、理论基础 | 第16-17页 |
(一)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| 第16页 |
(二)弗洛伊德游戏理论 | 第16-17页 |
(三)维果茨基游戏学说 | 第17页 |
五、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(一)几何图形感知 | 第17-18页 |
(二)结构游戏 | 第18页 |
六、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(一)研究视角的独特性 | 第18页 |
(二)研究方法的创新性 | 第18-19页 |
第一章 研究设计 | 第19-23页 |
一、研究目的 | 第19页 |
二、研究假设 | 第19页 |
三、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(一)文献法 | 第19页 |
(二)实验法 | 第19-20页 |
五、实验设计 | 第20-23页 |
(一)实验对象 | 第20页 |
(二)实验变量 | 第20页 |
(三)测查工具 | 第20-21页 |
(四)实验程序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23-35页 |
一、研究结果 | 第23-31页 |
(一)结构游戏干预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几何图形感知比较 | 第23页 |
(二)结构游戏干预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几何图形感知比较 | 第23-24页 |
(三)实验班干预前与干预后幼儿几何图形感知比较 | 第24-26页 |
(四)对照班干预前与干预后幼儿几何图形感知比较 | 第26-28页 |
(五)实验班男、女生前后测几何图形感知比较 | 第28-29页 |
(六)对照班男、女生前后测几何图形感知比较 | 第29-31页 |
二、研究分析 | 第31-35页 |
(一)结构游戏对中班幼儿几何图形辨认的作用 | 第31-32页 |
(二)结构游戏对中班幼儿几何图形分类的作用 | 第32页 |
(三)结构游戏对中班幼儿几何图形拼接与拆分的作用 | 第32-33页 |
(四)结构游戏对中班幼儿几何图形实物图片指认的作用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教育建议 | 第35-39页 |
一、正确认识结构游戏对幼儿几何图形感知发展的作用 | 第35页 |
二、在结构游戏中提高对幼儿的指导能力 | 第35-36页 |
三、在结构游戏中丰富幼儿对图形的感知 | 第36页 |
四、在结构游戏中给予幼儿几何图形操作与探索的机会 | 第36-37页 |
五、在结构游戏中根据幼儿的几何思维特点组织游戏 | 第37页 |
六、在结构游戏中注重对幼儿的评价方式 | 第37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附录一 | 第42-49页 |
附录二 | 第49-55页 |
附录三 | 第55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