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9页 |
(一)问题提出 | 第10-11页 |
(二)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(三)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2.实践意义 | 第11页 |
(四)概念界定 | 第11-14页 |
1.学前儿童体育活动 | 第11-13页 |
2.学前儿童合作行为 | 第13页 |
3.指导对策 | 第13-14页 |
(五)文献综述 | 第14-19页 |
1.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研究 | 第14-16页 |
2.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研究 | 第16-17页 |
3.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指导对策研究 | 第17-18页 |
4.体育活动中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指导对策研究 | 第18-19页 |
一、研究设计 | 第19-26页 |
(一)理论基础 | 第19页 |
(二)研究思路 | 第19-20页 |
(三)研究方法 | 第20-22页 |
1.文献法 | 第20页 |
2.观察法 | 第20-21页 |
3.访谈法 | 第21-22页 |
(四)分析工具 | 第22-26页 |
1.活动准备 | 第23-24页 |
2.活动过程 | 第24-25页 |
3.活动评价 | 第25-26页 |
二、体育活动中学前儿童合作行为指导存在的问题 | 第26-39页 |
(一)活动准备缺乏引导意识,指导观念不强 | 第26-28页 |
1.忽视材料投放对学前儿童合作意识引发的重要性 | 第26-27页 |
2.忽略了活动场地的选择对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(二)活动过程忽略儿童主体地位,指导方式单一 | 第28-34页 |
1.分组缺乏师幼协商,情感联结减少 | 第28-30页 |
2.忽略学前儿童主体地位,不利于合作的展开 | 第30-31页 |
3.为教而教,不利于学前儿童合作意识的培养 | 第31-33页 |
4.教师主观性强,学前儿童合作策略指导缺乏动作示范 | 第33-34页 |
(三)活动评价方式单一,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 | 第34-37页 |
1.评价方式单一,缺乏学前儿童评价和师幼互评 | 第35页 |
2.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 | 第35-37页 |
(四)各个环节实际指导与指导观念存在偏差 | 第37-39页 |
1.实际指导与指导观念存在偏差,实际指导能力欠缺 | 第37-38页 |
2.忽视教学反思环节,反思内容缺乏全面性 | 第38-39页 |
三、体育活动中学前儿童合作行为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| 第39-43页 |
(一)教师专业能力与实际教育意识欠缺 | 第39-41页 |
1.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| 第39-40页 |
2.教师实际教育意识薄弱 | 第40-41页 |
(二)体育活动自身特殊性影响合作指导 | 第41-42页 |
1.体育活动的具体性与“合作”一词的抽象性 | 第41页 |
2.体育活动分散学前儿童对合作的注意力 | 第41页 |
3.体育活动环节的丰富性使活动时间紧张 | 第41-42页 |
(三)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还不够健全 | 第42-43页 |
1.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不断发展阶段 | 第42页 |
2.学前儿童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| 第42页 |
3.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| 第42-43页 |
四、体育活动中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指导对策 | 第43-47页 |
(一)强化教师实际教育意识 | 第43-44页 |
1.端正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教育意识 | 第43-44页 |
2.正确认识材料教具、活动场地对学前儿童合作的重要性 | 第44页 |
(二)提高教师专业能力,丰富实际指导经验 | 第44-45页 |
1.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| 第44页 |
2.加强教师职业培训 | 第44页 |
3.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| 第44-45页 |
4.提升教学评价素养 | 第45页 |
(三)尊重学前儿童主体地位,注重引导作用 | 第45-46页 |
1.充分给予学前儿童主体地位 | 第45页 |
2.注重对学前儿童的鼓励引导 | 第45-46页 |
(四)优化体育活动环节,合理分配活动时间 | 第46-47页 |
1.根据学前儿童实际发展状况制定活动方案 | 第46页 |
2.根据时间分配优化体育活动环节 | 第46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附录一 | 第51-52页 |
附录二 | 第52-53页 |
后记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