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食用油脂加工工业论文--食用油脂工业副产品加工与利用论文

油茶籽中有效成分的分离、鉴定及综合利用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0页
    1.1 我国油茶利用历史第13页
    1.2 油茶籽油的保健特点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改善血液循环,降血脂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抗氧化及调节免疫功能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预防肥胖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护肝作用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其他保健作用第16页
    1.3 油茶籽中的其它有效成分第16-17页
    1.4 我国油茶植物资源和开发利用前景第17-18页
    1.5 课题研究思路第18-19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9-20页
第二章 山茶油的提取及化学成分分析第20-28页
    2.1 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茶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的特点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仪器与试剂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装置示意图与操作条件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结果与讨论第21页
    2.2 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法测定山茶油中的脂肪酸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仪器与试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分析步骤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结果与讨论第22-25页
    2.3 茶油中的脂肪酸与其他食用油脂中的脂肪酸比较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食用油中脂肪酸的类型对健康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茶油与其他食用油脂的成份比较第26-2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27-28页
第三章 油茶中茶皂甙的分离、纯化、鉴定及表面活性性质研究第28-57页
    3.1 茶皂素概述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茶皂素的化学结构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茶皂素的性质与简单鉴定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茶皂素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茶皂素的药用应用第33-35页
    3.2 茶皂素的提取与纯化第35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提取方法概述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提取与纯化工艺路线设计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仪器与试剂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分离与纯化步骤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结果与讨论第43页
    3.3 茶皂素的纯度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仪器与试剂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测试条件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结果与讨论第44-45页
    3.4 光谱分析鉴定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仪器与试剂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测试条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结果与讨论第46-49页
    3.5 茶皂素的表面活性性质研究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茶皂素的临界胶束浓度与亲水亲油平衡值的测定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1.1 原理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1.2 实验部分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1.3 结果与讨论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茶皂素的润湿性和接触角测定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2.1 原理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2.2 实验部分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2.3 结果与讨论第54-55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5-57页
第四章 油茶中黄酮组分的研究第57-81页
    4.1 黄酮化学及油茶中的黄酮物质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黄酮化学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油茶中的黄酮物质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黄酮的抗自由基活性与应用第60-61页
    4.2 油茶籽粕中总黄酮的含量分析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原理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部分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结果与讨论第62-64页
    4.3 油茶籽粕中黄酮甙的分离与纯化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提取原理与工艺路线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仪器与试剂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提取工艺步骤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结果与讨论第64-65页
    4.4 黄酮甙的性质鉴定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显色机理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实验现象及结果讨论第68-69页
    4.5 黄酮甙的波谱鉴定第69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仪器与试剂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测试条件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结果与讨论第70-74页
    4.6 黄酮甙元的制备与结构表征第74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实验部分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1.1 仪器与试剂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1.2 黄酮甙元的制备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1.3 黄酮甙元的的结构表征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结果与讨论第75-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2.1 黄酮甙元的紫外-可见光谱(UV-VIS)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2.2 黄酮甙元的红外光谱(IR)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2.3 黄酮甙元的质谱(MS)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2.4 黄酮甙元的核磁共振谱(NMR)第77-79页
    4.7 黄酮甙中的糖基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实验部分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结果与讨论第79-80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80-81页
第五章 油茶中多糖组分的研究第81-87页
    5.1 茶多糖的特点与应用第81-82页
    5.2 油茶籽饼中多糖的含量分析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分析原理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部分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结果与讨论第83-85页
    5.3 油茶籽饼中多糖的分离与纯化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提取原理与工艺路线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仪器与试剂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提取工艺步骤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结果与讨论第86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86-87页
第六章 油茶籽中有效成分的综合利用提取工艺设计第87-90页
    6.1 综合利用提取中的工艺设计第87-89页
    6.2 工艺条件第89页
    6.3 结果与讨论第89-90页
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90-91页
致谢第91-92页
论文发表第92页
专利申请第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居民消费活动对能源消耗影响的投入产出分析
下一篇:化妆品零售企业的客户价值管理研究--以丝芙兰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