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导论 | 第7-11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7页 |
二、研究综述 | 第7-9页 |
三、研究对象 | 第9-10页 |
四、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0-11页 |
一、农村高中留守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 | 第11-18页 |
(一) 问题行为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 | 第11-13页 |
1. 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留守高中生中盛行 | 第11-12页 |
2. 缺乏社会公德心,浪费公共资源、破坏公共设施和环境 | 第12-13页 |
3. 缺乏诚信意识 | 第13页 |
(二) 学习问题行为 | 第13-15页 |
1. 课堂上隐蔽性行为突出 | 第14页 |
2. 学习习惯不好 | 第14页 |
3. 学习能力不强 | 第14-15页 |
(三) 人际交往问题行为 | 第15-18页 |
1. 男女生交往过密 | 第15页 |
2. 小团体现象突出 | 第15-16页 |
3. 与成人交往的矛盾 | 第16-18页 |
二、农村高中留守学生问题行为成因分析 | 第18-24页 |
(一) 个体心理因素 | 第18-19页 |
1. 身心发展状况 | 第18页 |
2. 原有的品德基础 | 第18-19页 |
3. 个体内在需要 | 第19页 |
(二) 社会大环境 | 第19-21页 |
1.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学生品德和行为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2. 社会风气 | 第20-21页 |
3. 社会思潮 | 第21页 |
(三) 学校教育策略和环境因素 | 第21-22页 |
1. 思想上不够重视 | 第21-22页 |
2. 教育方法与手段过于传统 | 第22页 |
(四) 家庭小环境 | 第22-24页 |
1. 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 | 第22-23页 |
2. 临时监护人与留守学生间的矛盾因素 | 第23-24页 |
三、应对农村高中留守学生问题行为的措施 | 第24-31页 |
(一) 积极的学校教育措施 | 第24-25页 |
1. 转变教育观念 | 第24页 |
2. 改善教育方式和手段 | 第24-25页 |
3. 为留守学生搭建亲情交流的平台 | 第25页 |
(二) 良好的家庭教育手段 | 第25-27页 |
1. 讲究培养手段,做孩子自主生活的培养者 | 第25-26页 |
2. 更新教育理念,做孩子成长的引领者 | 第26页 |
3. 转变生活理念,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| 第26-27页 |
(三) 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| 第27-31页 |
1. 制度和政策的支持 | 第27-28页 |
2. 发挥社会组织和群体的合力 | 第28-29页 |
3. 净化社会风气和环境 | 第29-31页 |
结束语 | 第31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4页 |
附录 | 第34-40页 |
致谢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