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2.2 国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3 学校环境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4 新媒体影响农村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2 重点难点 | 第13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思路分析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的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6-20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-17页 |
2.1.1 农村留守儿童 | 第16页 |
2.1.2 新媒体 | 第16页 |
2.1.3 学习能力 | 第16-17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17-20页 |
2.2.1 社会学习理论 | 第17页 |
2.2.2 需要层次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2.3 传播理论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及假设 | 第20-29页 |
3.1 学校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的提出 | 第20-25页 |
3.1.1 文献回溯,归纳影响因素 | 第20-24页 |
3.1.2 深度访谈,筛选影响因素 | 第24-25页 |
3.2 学校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各个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假设 | 第25-27页 |
3.2.1 中间变量的引入 | 第25页 |
3.2.2 教学资源维度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假设 | 第25-26页 |
3.2.3 校园人文维度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假设 | 第26页 |
3.2.4 教师效能维度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假设 | 第26-27页 |
3.2.5 中间变量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假设 | 第27页 |
3.3 学校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描述 | 第27-29页 |
第4章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| 第29-45页 |
4.1 学校环境下农村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的问卷设计 | 第29-33页 |
4.1.1 问卷设计的过程 | 第29页 |
4.1.2 问卷的主要内容 | 第29-33页 |
4.1.3 问卷的测量尺度 | 第33页 |
4.2 问卷前测与信效度分析 | 第33-43页 |
4.2.1 项目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2.2 信度检验 | 第35-36页 |
4.2.3 探索性因子分析 | 第36-43页 |
4.3 调查问卷的正式实施 | 第43-45页 |
4.3.1 问卷的正式发放 | 第43页 |
4.3.2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| 第43页 |
4.3.3 信效度分析 | 第43-45页 |
第5章 学校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| 第45-57页 |
5.1 验证性因子分析 | 第45-49页 |
5.2 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 | 第49-50页 |
5.3 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 | 第50-51页 |
5.4 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 | 第51-53页 |
5.5 结构方程模型的中介变量检验 | 第53-54页 |
5.5.1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 | 第53页 |
5.5.2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| 第53-54页 |
5.6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的总结 | 第54-57页 |
第6章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提升的信息化策略 | 第57-65页 |
6.1 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建设 | 第57-59页 |
6.1.1 完善硬件基础,开发教学资源 | 第57-58页 |
6.1.2 发展软件实力,建立网络平台 | 第58-59页 |
6.2 教师技能的信息化培养 | 第59-61页 |
6.2.1 更新教师观念,加强技能培训 | 第59-60页 |
6.2.2 改革评价体制,建立激励制度 | 第60-61页 |
6.3 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健全 | 第61-63页 |
6.3.1 组织管理的信息化策略 | 第61-62页 |
6.3.2 沟通交流的信息化策略 | 第62-63页 |
6.4 动机激发的信息化支撑 | 第63-65页 |
6.4.1 改进评价方式,激发学习动机 | 第63-64页 |
6.4.2 优化班级结构,促进协同发展 | 第64页 |
6.4.3 挖掘校园人文,发挥隐性功能 | 第64-65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5-66页 |
7.1 研究创新点 | 第65页 |
7.2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
附件 | 第68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