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2页 |
1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0页 |
2.1 孤独感 | 第12-15页 |
2.1.1 孤独感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2.1.2 孤独感的测量 | 第13-14页 |
2.1.3 孤独感的调查研究 | 第14-15页 |
2.2 社会支持 | 第15-17页 |
2.2.1 社会支持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2.2.2 社会支持的测量 | 第16-17页 |
2.3 心理控制源 | 第17-18页 |
2.3.1 心理控制源的概念 | 第17页 |
2.3.2 心理控制源的测量 | 第17-18页 |
2.4 心理控制源、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| 第18-19页 |
2.5 问题提出 | 第19-20页 |
第3章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、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研究 | 第20-37页 |
3.1 研究内容与假设 | 第20页 |
3.1.1 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3.1.2 研究假设 | 第20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20-22页 |
3.2.1 研究对象 | 第20-21页 |
3.2.2 研究工具 | 第21-22页 |
3.2.3 数据处理 | 第22页 |
3.3 结果 | 第22-37页 |
3.3.1 心理控制源、社会支持、孤独感总评情况 | 第22-23页 |
3.3.2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控制源、社会支持、孤独感的差异比较 | 第23页 |
3.3.3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心理控制源、社会支持、孤独感的差异比较 | 第23-24页 |
3.3.4 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控制源、社会支持、孤独感的差异比较 | 第24-25页 |
3.3.5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控制源、社会支持、孤独感的差异比较 | 第25页 |
3.3.6 班干部与非班干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、社会支持、孤独感的差异比较 | 第25-26页 |
3.3.7 在恋爱与未在恋爱的大学生心理控制源、社会支持、孤独感的差异比较 | 第26页 |
3.3.8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控制源、社会支持、孤独感的差异比较 | 第26-30页 |
3.3.9 心理控制源、社会支持、孤独感的相关关系 | 第30-31页 |
3.3.10 心理控制源、孤独感不同得分情况下的差异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3.11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、社会支持、孤独感的回归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3.12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、社会支持、孤独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| 第33-37页 |
第4章 讨论 | 第37-45页 |
4.1 各变量在人口统计学上结果的讨论 | 第37-42页 |
4.1.1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讨论 | 第37-40页 |
4.1.2 大学生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讨论 | 第40-41页 |
4.1.3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现状及其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讨论 | 第41-42页 |
4.2 心理控制源、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相关关系讨论 | 第42-43页 |
4.3 社会支持在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讨论 | 第43-45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5-47页 |
5.1 结论 | 第45页 |
5.2 展望 | 第45-47页 |
5.2.1 本研究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启示 | 第45-46页 |
5.2.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| 第46-47页 |
附录 | 第47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