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立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页 |
1.2 茶叶的概况 | 第10-12页 |
1.2.1 茶叶的简介 | 第10-11页 |
1.2.2 茶叶的分类 | 第11页 |
1.2.3 茶叶的加工工艺 | 第11-12页 |
1.3 影响茶叶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成分 | 第12-14页 |
1.3.1 茶叶中的氨基酸 | 第12-13页 |
1.3.2 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 | 第13-14页 |
1.4 茶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1.4.1 感官评价 | 第14-15页 |
1.4.2 高效液相色谱 | 第15页 |
1.4.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| 第15页 |
1.4.4 毛细管电泳法 | 第15-16页 |
1.4.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/原子发射光谱 | 第16页 |
1.4.6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 | 第16页 |
1.4.7 电子鼻/舌 | 第16-17页 |
1.4.8 可视化阵列传感器 | 第17-18页 |
1.5 论文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8-20页 |
2 基于氨基酸差异对茶叶进行识别的比色传感阵列研究 | 第20-36页 |
2.1 引言 | 第20-21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1-24页 |
2.2.1 实验药品及仪器 | 第21页 |
2.2.2 溶液的配置 | 第21页 |
2.2.3 指示剂对氨基酸的特异性识别 | 第21-22页 |
2.2.4 可视化液体阵列的构建 | 第22-23页 |
2.2.5 可视化液体阵列的优化 | 第23页 |
2.2.6 可视化液体阵列对茶叶中氨基酸的检测 | 第23页 |
2.2.7 可视化液体阵列对茶叶样本的检测 | 第23-24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4-35页 |
2.3.1 指示剂对氨基酸的特异性识别 | 第24-25页 |
2.3.2 可视化液体阵列的构建 | 第25-27页 |
2.3.3 可视化液体阵列的优化 | 第27-29页 |
2.3.4 可视化液体阵列对茶叶中氨基酸的检测 | 第29-31页 |
2.3.5 可视化液体阵列对茶叶样本的检测 | 第31-33页 |
2.3.6 对不同等级和产地茶叶样品的检测 | 第33-35页 |
2.4 结论 | 第35-36页 |
3 基于多酚差异对茶叶进行区分的比色传感体系研究 | 第36-52页 |
3.1 引言 | 第36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6-39页 |
3.2.1 实验药品及仪器 | 第36-37页 |
3.2.2 纳米材料的合成 | 第37页 |
3.2.3 纳米材料的筛选与液体阵列构建 | 第37-38页 |
3.2.4 可视化液体阵列对茶叶中多酚的检测 | 第38页 |
3.2.5 可视化液体阵列对茶叶样本的检测 | 第38页 |
3.2.6 可视化纸基传感器在茶多酚检测应用中的探索 | 第38-39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9-50页 |
3.3.1 纳米材料表征 | 第39-40页 |
3.3.2 纳米材料筛选与阵列构建 | 第40-42页 |
3.3.3 比色传感器对茶叶中多酚的检测 | 第42-44页 |
3.3.4 比色传感器对茶叶样品的检测 | 第44-49页 |
3.3.5 可视化纸基传感器对茶多酚和茶叶的检测 | 第49-50页 |
3.4 结论 | 第50-52页 |
4 多层纸基传感器的制备及对多酚检测的研究 | 第52-64页 |
4.1 引言 | 第52-53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3-55页 |
4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53-54页 |
4.2.2 溶液配置和多层传感器制备 | 第54页 |
4.2.3 样品检测和数据处理 | 第54-55页 |
4.2.4 红酒样品和绿茶样品的检测 | 第55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5-62页 |
4.3.1 多层传感器的构建 | 第55-58页 |
4.3.2 多层传感器对多酚的检测 | 第58-61页 |
4.3.3 传感器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应用 | 第61-62页 |
4.4 结论 | 第62-64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5.1 结论 | 第64页 |
5.2 展望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80页 |
附录 | 第80页 |
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80页 |
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目录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