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1 户籍制度取消后,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| 第12页 |
1.1.2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,但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 | 第12-13页 |
1.1.3“教育再生产理论”在我国的重要性 | 第13页 |
1.2 论题的选择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.1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| 第13页 |
1.2.2 我国发展教育的必然要求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4 论文路径 | 第16-17页 |
1.5 论文创新与不足 | 第17-18页 |
1.5.1 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7页 |
1.5.2 论文的不足之处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框架研究 | 第18-23页 |
2.1 教育再生产理论脉络 | 第18-20页 |
2.1.1 教育再生产理论的产生背景 | 第18页 |
2.1.2 基于三种资本的教育再生产肌理分析 | 第18-20页 |
2.2 教育再生产理论评价 | 第20-22页 |
2.2.1 教育再生产理论的贡献 | 第20-21页 |
2.2.2 教育再生产理论的局限 | 第21-22页 |
2.3 教育再生产理论的拓展 | 第22-23页 |
2.3.1 三种资本的关系 | 第22页 |
2.3.2 三种资本的相互转换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浙江省城乡教育不平等发展状况介绍 | 第23-28页 |
3.1 浙江省教育总体发展状况 | 第23-25页 |
3.1.1 浙江省教育总体水平极大提高 | 第23-24页 |
3.1.2 农村办学水平取得较大成果 | 第24页 |
3.1.3 在城市化进程中较好的解决了新增教育需求 | 第24-25页 |
3.2 浙江省城乡教育不平等问题突出 | 第25-28页 |
3.2.1 城乡地区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存在差距 | 第25-27页 |
3.2.2 城乡地区教师水平存在差距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基于教育再生产理论对浙江城乡教育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分析 | 第28-34页 |
4.1 经济资本决定教育机会和质量 | 第28-29页 |
4.1.1 资金投入影响教育机会 | 第28页 |
4.1.2 择校投入影响教育质量 | 第28-29页 |
4.1.3 留学投入影响教育前景 | 第29页 |
4.2 文化资本影响教育教育过程 | 第29-32页 |
4.2.1 家庭文化氛围对学生文化底蕴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4.2.2 学校文化氛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4.2.3 城市文化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 | 第32页 |
4.3 社会资本干预教育结果 | 第32-34页 |
4.3.1 人脉关系增加实习和就业机会以及发展前景 | 第32-33页 |
4.3.2 社会资本影响下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就业差别 | 第33-34页 |
第五章 缩小浙江城乡教育差距的对策建议 | 第34-43页 |
5.1 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力度,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| 第34-36页 |
5.1.1 集中农村生产要素,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| 第34-35页 |
5.1.2 发展农村现代产业,促进农业现代化 | 第35页 |
5.1.3 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,尽快实现农村城镇化 | 第35-36页 |
5.2 完善新农村文化建设,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| 第36-39页 |
5.2.1 城市带动农村,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 | 第36页 |
5.2.2 创新乡村文化活动品牌,提升乡村文化活动成效 | 第36-37页 |
5.2.3 重视人才培养,加强新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| 第37-39页 |
5.3 规范就业市场,提高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 | 第39-40页 |
5.3.1 政府提高管理力度,规范就业市场 | 第39-40页 |
5.3.2 拓宽农村学生就业渠道,支持农村学生自主创业 | 第40页 |
5.4 强化城乡教育交流,城市帮扶农村发展教育 | 第40-43页 |
5.4.1 统筹建设教育互助管理体系 | 第41页 |
5.4.2 健全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 | 第41-42页 |
5.4.3 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体系 | 第42页 |
5.4.4 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、激励及评价机制 | 第42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