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育心理学论文--学生心理学论文

研究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以及专业承诺间的关系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引言第11-12页
2 文献综述第12-18页
    2.1 学习倦怠相关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学习倦怠的概念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关于学习倦怠的学术界讨论第12-13页
    2.2 专业认同相关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专业认同基本概念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概况第14页
    2.3 专业承诺相关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专业承诺的概念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相关研究现状第15页
    2.4 专业认同、专业承诺以及学习倦怠之间关系研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学习倦怠与专业认同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专业承诺、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2.5 问题提出第17-18页
3 研究目的及相关设计第18-21页
    3.1 研究目的第18页
    3.2 研究内容第18页
    3.3 研究假设第18页
    3.4 研究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被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研究工具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步骤与程序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数据分析第20-21页
4 结果与分析第21-39页
    4.1 教育类学生有关专业认同的总体情况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专业认同上的多元方差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专业认同在年级、志愿与家庭所在地的交互作用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在学历水平上教育类学生有关专业认同的区别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教育类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在学习条件水平上的差异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教育类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在学校层次水平上的差异第24页
    4.2 教育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教育类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基本状况研究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教育类专业学生有关学习倦怠的多元方差研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从年级、支援、家庭所在地交互作用分析学习倦怠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教育类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在学历与学校层次的交互作用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从学习环境方面的差异来分析教育类学生的学习倦怠第28-29页
    4.3 教育类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分析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教育类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总体情况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运用多元方差分析教育类学生的专业承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从志愿、年级、家庭所在地交互作用分析教育类学生专业承诺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教育类学生专业承诺在学历水平方面的区别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教育类学生专业承诺在学习条件水平方面区别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教育类学生专业承诺在学校层次水平方面的区别第32页
    4.4 专业认同、学习倦怠、专业承诺的相关性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4.5 学习倦怠、专业认同、专业承诺的回归分析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总分及各个维度回归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专业认同、专业承诺、学习倦怠总分及相关因素得分回归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4.6 专业承诺的中介效应检验第37-39页
5 本研究结论总探讨第39-51页
    5.2 教育类大学生学习倦怠概况第41-43页
    5.3 教育类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承诺状况第43-45页
    5.4 教育类学生专业认同、学习倦怠、专业承诺的内在联系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以及专业承诺之间的关联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用专业认同、专业承诺预估学习倦怠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专业承诺在专业认同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中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第48-49页
    5.5 有关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可深入的研究方向第49-51页
6 教育建议第51-54页
    6.1 提升专业声望第51页
    6.2 改善本专业的学习条件第51-52页
    6.3 培养专业的学习兴趣第52页
    6.4 合理引导本科学生降低学习倦怠程度第52页
    6.5 重点关注大二学生,开展专业实习工作的思想引导第52页
    6.6 更加重视农村学生第52-54页
7 主要结论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8页
附录第58-62页
致谢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钢板加固砖砌体墙抗震承载力分析
下一篇:全媒体视阈下视觉表征的新特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