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语文“名著导读”有效教学策略研究--以江西省于都某中学为例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4页 |
(一)问题的提出 | 第7页 |
(二)研究的意义 | 第7-8页 |
1.理论意义 | 第7-8页 |
2.实践意义 | 第8页 |
(三)文献综述 | 第8-11页 |
1.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 | 第8-10页 |
2.关于名著导读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(四)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1-12页 |
1.名著的内涵 | 第11页 |
2.名著导读的内涵 | 第11页 |
3.有效教学的内涵 | 第11-12页 |
4.名著导读有效教学的涵义 | 第12页 |
(五)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文献研究法 | 第12页 |
2.访谈法 | 第12-13页 |
3.调查法 | 第13页 |
4.观察法 | 第13-14页 |
一、高中“名著导读”有效教学学理探析 | 第14-17页 |
(一)有效教学相关理论 | 第14-15页 |
1.建构主义理论 | 第14页 |
2.参与式学习理论 | 第14-15页 |
3.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5页 |
(二)“名著导读”有效教学指标 | 第15-17页 |
1.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| 第15页 |
2.激发学生有效参与 | 第15-16页 |
3.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| 第16-17页 |
二、高中“名著导读”教学个案分析 | 第17-24页 |
(一)无效和低效的教学 | 第17-19页 |
1.无明确教学目标 | 第17页 |
2.教学过程随意性 | 第17-18页 |
3.评价手段单一化 | 第18页 |
4.教学结果 | 第18-19页 |
(二)有效的教学案例 | 第19-24页 |
1.教学目标准确、明确 | 第19-20页 |
2.教学过程清晰、民主 | 第20-21页 |
3.评价手段多样、具体 | 第21-22页 |
4.教学反思及时、完整 | 第22页 |
5. 教学效果 | 第22-24页 |
三、高中“名著导读”有效教学策略 | 第24-33页 |
(一)从教学层面,开展有效教学 | 第24-29页 |
1.教师有效的教 | 第24-27页 |
2.学生有效的读 | 第27-29页 |
(二)从学校层面,进行有效支持 | 第29页 |
(三)从评价方面,制定有效机制 | 第29-33页 |
1.目前主导评价方式——考试模式 | 第29-31页 |
2.完善评价模式,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| 第31-33页 |
结语 | 第33-34页 |
附录 | 第34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后记 | 第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