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提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绪论 | 第8-13页 |
一、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| 第8-9页 |
二、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| 第9页 |
三、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9-13页 |
第一章 语文知识简述 | 第13-24页 |
第一节 语文知识教学的历史回顾 | 第13-18页 |
一、古代的内潜体悟式知识观 | 第13-14页 |
二、近现代“工具性”与“人文性”之争 | 第14-18页 |
第二节 知识的分类 | 第18-20页 |
一、语文知识的“八字宪法” | 第18页 |
二、常识型、理论型和技能型知识 | 第18-19页 |
三、语言知识、言语知识和语文文化知识 | 第19页 |
四、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 | 第19-20页 |
五、陈述性知识、程序性知识 | 第20页 |
六、陈述性知识、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| 第20页 |
第三节 陈述性语文知识、程序性语文知识和策略性语文知识 | 第20-24页 |
一、陈述性知识 | 第21页 |
二、程序性知识 | 第21页 |
三、策略性知识 | 第21-22页 |
四、陈述性知识、程序性知识两者关系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语文知识教学 | 第24-39页 |
第一节 陈述性知识 | 第25-28页 |
一、要树立能够记忆的自信 | 第25-26页 |
二、要培养科学记忆的方法 | 第26-28页 |
第二节 程序性知识 | 第28-33页 |
一、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| 第29页 |
二、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措施 | 第29-33页 |
第三节 策略性知识 | 第33-39页 |
一、策略性知识教学的措施 | 第33-36页 |
二、教师策略性知识的管理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语文程序性、策略性知识的实践 | 第39-53页 |
第一节 书写书法 | 第39-40页 |
一、课标要求 | 第39-40页 |
二、教学程序和策略 | 第40页 |
第二节 基本语法 | 第40-42页 |
一、课标要求 | 第41页 |
二、教学程序和策略 | 第41-42页 |
第三节 阅读理解 | 第42-49页 |
一、课标要求 | 第43页 |
二、教学程序和策略 | 第43-48页 |
三、阅读教学的几点注意 | 第48-49页 |
第四节 作文教学 | 第49-53页 |
一、写作的基本程序 | 第49-51页 |
二、写作教学的策略 | 第51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56-57页 |
后记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