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心理承受视角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型构建及仿真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点 | 第11-13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| 第13-14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3.2 研究框架 | 第13-14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32页 |
2.1 供应链信息失真现象—牛鞭效应 | 第15-16页 |
2.2 供应链信息共享概述 | 第16-26页 |
2.2.1 信息共享价值 | 第16-18页 |
2.2.2 信息共享障碍 | 第18-19页 |
2.2.3 信息共享特征 | 第19-20页 |
2.2.4 信息共享内容 | 第20-22页 |
2.2.5 信息共享模式 | 第22-26页 |
2.3 信息共享决策理论与方法 | 第26-31页 |
2.3.1 期望效用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3.2 前景理论 | 第27-28页 |
2.3.3 风险决策研究演变 | 第28-30页 |
2.3.4 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型研究现状 | 第30-3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心理承受能力假说 | 第32-43页 |
3.1 心理承受能力假说的提出 | 第32-35页 |
3.1.1 单位成本收入的重要性 | 第32页 |
3.1.2 不确定性情形下投资决策的心理效应 | 第32-33页 |
3.1.3 心理承受能力假说构建 | 第33-34页 |
3.1.4 心理承受能力假说的理论价值 | 第34-35页 |
3.2 心理承受能力假说的验证 | 第35-42页 |
3.2.1 待验假设 | 第35页 |
3.2.2 实验设计 | 第35-39页 |
3.2.3 实验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4章 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型构建 | 第43-48页 |
4.1 供应链的一般结构 | 第43页 |
4.2 基于心理承受能力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型构建 | 第43-45页 |
4.2.1 单个企业的信息共享价值指数 | 第43-44页 |
4.2.2 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模型 | 第44页 |
4.2.3 供应链信息共享短板优化模型的迭代算法 | 第44-45页 |
4.3 心理承受能力函数的基本性质 | 第45-47页 |
4.3.1 心理承受能力函数的减函数属性 | 第45-46页 |
4.3.2 心理脆弱度函数的无差异曲线属性 | 第46-4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5章 供应链信息共享影响因素及促进机制 | 第48-53页 |
5.1 供应链信息共享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8-49页 |
5.2 供应链信息共享提升机制 | 第49-52页 |
5.2.1 提升信息共享成功率 | 第49-51页 |
5.2.2 降低心理脆弱度弹性 | 第51页 |
5.2.3 降低社会风险水平 | 第51-52页 |
5.2.4 降低信息共享成本 | 第5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6章 供应链信息共享短板优化模型仿真 | 第53-56页 |
6.1 信息共享成功率对价值指数的影响 | 第53页 |
6.2 心理脆弱度成本弹性对价值指数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6.3 社会风险水平对价值指数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6.4 信息共享成本对价值指数的影响 | 第55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56-57页 |
7.2 研究局限与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附录A 网页代码 | 第63-67页 |
附录B 原始数据 | 第67-73页 |
附录C 仿真代码 | 第73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