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桥涵工程论文--勘测、设计与计算论文--桥涵设计论文

基于ABAQUS的上承式钢桁架拱桥地震响应分析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26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4-15页
    1.2 钢桁架拱桥的概述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钢拱桥发展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钢拱桥发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上承式钢桁架拱桥的结构形式第19-21页
    1.3 抗震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桥梁震害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钢拱桥抗震方法的认识第23-25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-26页
第二章 上承式钢桁架拱桥的建模与动力特性分析第26-39页
    2.1 拱桥模型的建立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有限元软件的介绍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拱桥工程概况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材料属性第33页
    2.2 动力特性分析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拱桥自振特性的求解方法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动力特性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三章 上承式钢桁架拱桥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第39-65页
    3.1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静力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反应谱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动态时程分析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功率谱法第42-43页
    3.2 抗震性能分析的条件第43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运动方程的建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阻尼矩阵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地震加速度时程的选取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地震波的选取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反应谱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 3.3 纵桥向地震作用分析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拱肋弯矩包络图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拱肋轴力包络图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控制点的位移响应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控制截面的内力响应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时程曲线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塑性变形区域第56-57页
    3.4 横桥向地震作用第57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拱肋弯矩包络图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拱肋轴力包络图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控制点的位移响应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控制截面的内力响应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时程曲线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塑性变形区域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支撑滞回曲线第62-63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3-65页
第四章 竖向地震动输入和行波效应对拱桥抗震性能影响第65-73页
    4.1 纵桥向与竖向组合地震对钢桁架拱桥的影响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拱肋弯矩包络图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位移峰值反应第66-67页
    4.2 横桥向与竖向组合地震对钢桁架拱桥的影响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拱肋弯矩包络图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位移峰值反应第68-69页
    4.3 行波效应对钢桁架拱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位移响应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内力响应第70-7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2-73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3-75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73-74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74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附录第79-83页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我们在中国的日子》(节选)翻译实践报告
下一篇:《中国北方游记》第八章、第九章及《生活在中国人中间》第十九章翻译实践报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