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0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0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0.2.1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1页 |
0.2.2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0.2.3 评述 | 第12-13页 |
0.3 论文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0.4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3-15页 |
1 相关概念、理论基础及工作方法 | 第15-20页 |
1.1 相关概念 | 第15-16页 |
1.1.1 民营企业 | 第15页 |
1.1.2 压力疏导 | 第15页 |
1.1.3 行业压力 | 第15-16页 |
1.2 理论基础 | 第16-17页 |
1.2.1 压力与应对理论 | 第16页 |
1.2.2 社会支持网络 | 第16页 |
1.2.3 优势视角与增能理论 | 第16-17页 |
1.3 个案工作方法 | 第17-20页 |
1.3.1 个案工作原则 | 第17-18页 |
1.3.2 个案工作目标 | 第18-19页 |
1.3.3 个案工作技巧 | 第19-20页 |
2 民营企业现状、压力问题及产生原因 | 第20-26页 |
2.1 A会计师事务所基本介绍 | 第20-21页 |
2.1.1 A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| 第20页 |
2.1.2 A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构成 | 第20-21页 |
2.2 民营企业员工压力现状 | 第21页 |
2.2.1 压力状况 | 第21页 |
2.2.2 压力缓解能力状况 | 第21页 |
2.3 民营企业员工压力的产生原因 | 第21-26页 |
2.3.1 工作强度过高 | 第22页 |
2.3.2 工资水平与工作量不相匹配 | 第22-23页 |
2.3.3 业务性质较为繁琐 | 第23页 |
2.3.4 交际应酬较多 | 第23-24页 |
2.3.5 工作稳定性较差 | 第24页 |
2.3.6 未配备专业企业社工 | 第24页 |
2.3.7 工作影响家庭关系 | 第24-26页 |
3 民营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缓解案例实施 | 第26-44页 |
3.1 案例来源--接案 | 第26-27页 |
3.1.1 案主自然情况 | 第26页 |
3.1.2 案例背景资料 | 第26-27页 |
3.2 案例分析--预估 | 第27-29页 |
3.2.1 预估案主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 | 第28页 |
3.2.2 案主问题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3 制定社会工作干预计划 | 第29-30页 |
3.3.1 服务目标 | 第29-30页 |
3.3.2 制定干预计划 | 第30页 |
3.3.3 签订书面服务协议 | 第30页 |
3.4 介入 | 第30-41页 |
3.4.1 介入过程概述 | 第30-32页 |
3.4.2 初步了解案主,建立合作关系 | 第32-33页 |
3.4.3 建立同盟关系,寻找介入方向 | 第33-36页 |
3.4.4 寻求案主妻子的帮助 | 第36-38页 |
3.4.5 与案主解决家庭矛盾 | 第38-39页 |
3.4.6 改善案主与领导和下属的关系 | 第39-40页 |
3.4.7 缓解案主工作压力 | 第40-41页 |
3.5 案例评估 | 第41-42页 |
3.5.1 评估方法的选定 | 第41-42页 |
3.5.2 介入过程评估 | 第42页 |
3.5.3 介入结果评估 | 第42页 |
3.6 结案 | 第42-44页 |
3.6.1 结案原因 | 第42-43页 |
3.6.2 目标达成情况 | 第43-44页 |
4 结论和建议 | 第44-46页 |
4.1 结论 | 第44页 |
4.2 建议 | 第44-46页 |
4.2.1 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在企业员工压力缓解中的作用 | 第44页 |
4.2.2 注重企业员工团队建设 | 第44-45页 |
4.2.3 企业应适度配备文体设施供员工减压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附录1 | 第48-51页 |
附录2 | 第51-54页 |
附录3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