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J公司员工薪酬体系改进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3-16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2.3 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 | 第16-28页 |
2.1 薪酬的基本概念 | 第16-22页 |
2.1.1 薪酬的实质 | 第16页 |
2.1.2 薪酬的分类 | 第16-17页 |
2.1.3 薪酬的构成 | 第17-19页 |
2.1.4 薪酬的功能 | 第19-22页 |
2.2 薪酬管理的概念 | 第22-24页 |
2.2.1 薪酬管理的含义与目标 | 第22页 |
2.2.2 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| 第22-23页 |
2.2.3 薪酬管理的几种模式 | 第23-24页 |
2.3 薪酬优化的理论基础 | 第24-27页 |
2.3.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3.2 双因素理论 | 第25页 |
2.3.3 公平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3.4 期望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LJ公司员工薪酬体系现状分析 | 第28-41页 |
3.1 LJ公司及员工概况 | 第28-30页 |
3.1.1 LJ公司发展概况 | 第28-30页 |
3.1.2 LJ公司员工概况 | 第30页 |
3.2 LJ公司员工现状分析 | 第30-33页 |
3.2.1 员工流失严重 | 第30-32页 |
3.2.2 员工归属感较差 | 第32页 |
3.2.3 员工积极性偏低 | 第32-33页 |
3.3 LJ公司员工薪酬现状分析 | 第33-37页 |
3.3.1 薪酬体系简介 | 第33-34页 |
3.3.2 薪酬构成与标准 | 第34-35页 |
3.3.3 职业发展通道 | 第35-37页 |
3.4 LJ公司员工薪酬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7-40页 |
3.4.1 收入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| 第37页 |
3.4.2 薪酬结构不合理且水平较低 | 第37-39页 |
3.4.3 绩效考核体系不合理 | 第39页 |
3.4.4 福利种类形式陈旧 | 第39-40页 |
3.4.5 晋升渠道不顺畅 | 第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LJ公司员工薪酬体系改进设计 | 第41-59页 |
4.1 LJ公司薪酬体系改进的目标、原则和思路 | 第41-46页 |
4.1.1 薪酬体系改进的总体目标 | 第41-42页 |
4.1.2 薪酬体系改进的指导原则 | 第42-44页 |
4.1.3 薪酬体系改进的思路 | 第44-46页 |
4.2 LJ公司员工薪酬体系改进设计 | 第46-58页 |
4.2.1 实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 | 第46-51页 |
4.2.2 构建科学的薪酬结构 | 第51-53页 |
4.2.3 推行科学的绩效考核 | 第53-55页 |
4.2.4 改革传统的福利政策 | 第55-56页 |
4.2.5 建立多渠道职位晋升通道 | 第56-58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LJ公司员工薪酬体系改进方案实施 | 第59-67页 |
5.1 薪酬体系改进的前期准备 | 第59-60页 |
5.1.1 与决策层进行有效沟通 | 第59-60页 |
5.1.2 培育保障性企业文化 | 第60页 |
5.2 薪酬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| 第60-63页 |
5.2.1 组织保障 | 第61页 |
5.2.2 理念保障 | 第61-62页 |
5.2.3 制度保障 | 第62-63页 |
5.2.4 加强监控和反馈 | 第63页 |
5.3 新的薪酬体系实施效果评价 | 第63-66页 |
5.3.1 对员工激励作用的评价 | 第63-64页 |
5.3.2 对人力资源建设的评价 | 第64-65页 |
5.3.3 预期效果 | 第65-6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附录A 综合录井工程师岗位说明书 | 第72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