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学前教育、幼儿教育论文--学前教育、幼儿教育理论论文

幼儿在园常规行为现状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缘起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基于幼教界的普遍关注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基于我国政策文件的支持引导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基于同伴接纳以及常规行为的教育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基于笔者对实践的观察分析第12页
    1.2 选题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实践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3 相关文献综述第13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幼儿常规的相关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同伴接纳的相关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第18-20页
第2章 研究设计第20-28页
    2.1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研究目的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研究内容第20页
    2.2 相关变量的操作定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幼儿在园常规行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幼儿同伴接纳第21页
    2.3 研究对象第21-22页
    2.4 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访谈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观察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问卷调查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同伴提名法第23页
    2.5 研究工具的编制与选用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幼儿在园常规行为测量工具编制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幼儿同伴接纳测量工具选用第25-28页
第3章 研究结果第28-38页
    3.1 幼儿在园常规行为现状调查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幼儿在园常规行为的总体情况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不同属性幼儿园幼儿在园常规行为的差异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幼儿在园常规行为的年龄差异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幼儿在园常规行为的性别差异第31页
    3.2 幼儿在园常规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性研究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幼儿在园常规行为与社会偏好之间的关系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幼儿在园常规行为与社会影响之间的关系第33页
    3.3 不同同伴地位儿童常规行为表现的差异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幼儿同伴接纳类型分类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同伴地位儿童在总体常规上的差异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不同同伴地位儿童在生活常规上的差异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不同同伴地位儿童在活动常规上的差异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不同同伴地位儿童在学习常规上的差异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不同同伴地位儿童在交往常规上的差异第36-38页
第4章 讨论分析第38-48页
    4.1 幼儿在园常规行为的总体情况分析第38页
    4.2 不同属性幼儿园幼儿常规行为的差异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幼儿常规行为的特点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不同属性幼儿园幼儿常规行为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4.3 不同年龄幼儿常规行为的差异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小班幼儿的常规行为特点及原因分析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中班幼儿的常规行为特点及原因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大班幼儿的常规行为特点及原因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4.4 不同性别幼儿常规行为的差异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不同性别幼儿常规行为的特点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不同性别幼儿常规行为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4.5 幼儿常规行为与同伴接纳的相关讨论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幼儿常规行为与社会偏好和社会影响的关系特点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幼儿常规行为与社会偏好和社会影响的关系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4.6 不同同伴地位幼儿的常规特点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受欢迎型儿童常规表现特点及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被拒绝型幼儿常规表现特点及分析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一般型儿童的常规表现特点及分析第46-48页
第5章 研究结论与教育建议第48-54页
    5.1 研究结论第48页
    5.2 教育建议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私立幼儿园应更新观念,以幼儿为本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常规教育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,理解幼儿的需求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尊重男女性别差异,优化常规教育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利用群体间的相互作用,鼓励幼儿参与常规管理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采用多元化的常规教育方法第51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8页
附录第58-62页
    附录一:幼儿在园常规行为调查—教师卷第58-60页
    附录二:幼儿教师观察记录表第60-61页
    附录三:教师访谈提纲第61-62页
致谢第62-6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诚信教育因素分析--以2014年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科书为例
下一篇:幼儿入园适应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