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结构部件论文--转向系统论文

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性设定技术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1章 绪论第13-23页
    1.1 课题提出第13-14页
    1.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1.3 EPS系统结构和原理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EPS系统类型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EPS系统结构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EPS系统原理第19-20页
    1.4 主要研究内容第20-23页
第2章 EPS系统评价方法与指标第23-37页
    2.1 客观试验方法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原地转向力试验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行车转向力试验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转向回正试验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中心区转向试验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转向盘抗反冲特性试验第26-27页
    2.2 主观评价方法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评价项目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评价结果表达第29-31页
    2.3 EPS系统总成特性试验方法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转向系统传动比测试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转向系统摩擦测试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转向系统刚度测试第34-35页
    2.4 EPS系统操纵性能评价指标范围第35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5-37页
第3章 EPS系统虚拟标定联合仿真平台搭建第37-57页
    3.1 转向系统模型架构第37-39页
    3.2 转向系统机械部分模型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机械部分模型结构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转向系统摩擦建模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转向系统柔性建模第44页
    3.3 EPS控制模型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EPS控制模型关键要素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EPS控制模型描述文档要求及参数第48-49页
    3.4 整车动力学模型第49-50页
    3.5 EPS系统联合仿真平台搭建第50-54页
    3.6 EPS系统联合仿真平台模型仿真与验证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蛇行试验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转向盘角阶跃试验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转向盘中间位置转向试验第56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4章 EPS系统关键控制参数虚拟标定第57-75页
    4.1 iSIGHT介绍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iSIGHT优化第57-58页
    4.2 遗传算法理论介绍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遗传算法运算流程第59-60页
    4.3 EPS系统关键控制参数虚拟标定方案第60-62页
    4.4 EPS系统关键控制参数虚拟标定第6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EPS系统助力特性参数基准水平值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EPS系统转向轻便性控制参数标定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EPS系统低速转向回正控制参数标定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EPS系统高速回正和转向力感性能控制参数标定第69-73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3-75页
第5章 EPS系统实车标定与性能验证第75-85页
    5.1 实车标定试验样车第75-76页
    5.2 匹配EPS系统样车调试与客观试验验证第76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试验准备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EPS原地转向力实车标定与客观试验验证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EPS行车转向力实车标定与客观试验验证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EPS低速转向回正实车标定与客观试验验证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EPS系统高速回正实车标定与客观试验验证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EPS系统中心区转向实车标定与客观试验验证第79-80页
    5.3 匹配EPS系统样车主观评价结果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驻车性能评价结果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弯道控制性能评价结果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直线行驶控制性能评价结果第83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3-85页
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85-89页
    6.1 全文总结第85-87页
    6.2 未来工作展望第87-89页
参考文献第89-94页
致谢第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工艺管理系统在客车行业的应用研究
下一篇:涡轮增压器组装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及优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