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0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4.2 研究创新之处 | 第11-12页 |
1.5 研究路径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3-42页 |
2.1 品牌联合的理论研究综述 | 第13-22页 |
2.1.1 品牌联合的基本概念 | 第13-16页 |
2.1.2 品牌联合主效应的影响因素 | 第16-22页 |
2.2 品牌联合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综述 | 第22-34页 |
2.2.1 品牌联合溢出效应的基本概念 | 第22-23页 |
2.2.2 品牌联合溢出效应的模型 | 第23-28页 |
2.2.3 品牌联合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| 第28-34页 |
2.3 品牌资产的理论研究综述 | 第34-39页 |
2.3.1 品牌资产的定义 | 第34-35页 |
2.3.2 品牌资产的测量维度 | 第35-38页 |
2.3.3 品牌资产的模型 | 第38-39页 |
2.4 品牌联合溢出效应对品牌资产影响的理论研究综述 | 第39-42页 |
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| 第42-47页 |
3.1 理论模型的构建 | 第42-43页 |
3.2 研究假设的提出 | 第43-47页 |
3.2.1 联合前品牌资产对联合品牌的影响假设 | 第43-44页 |
3.2.2 溢出效应的理论假设 | 第44页 |
3.2.3 联合品牌评价对联合后品牌资产的影响假设 | 第44页 |
3.2.4 联合匹配度对联合品牌评价的理论假设 | 第44-47页 |
第四章 量表设计及研究设计 | 第47-54页 |
4.1 联合匹配度的量表设计 | 第47-48页 |
4.1.1 产品匹配度量表 | 第47页 |
4.1.2 品牌匹配度量表 | 第47-48页 |
4.1.3 品牌来源国匹配度量表 | 第48页 |
4.2 联合品牌评价的量表设计 | 第48页 |
4.3 品牌资产溢出效应测量量表 | 第48-49页 |
4.4 研究设计 | 第49-54页 |
4.4.1 研究设计思路 | 第49页 |
4.4.2 调查对象界定 | 第49-50页 |
4.4.3 小样本预调查 | 第50-52页 |
4.4.4 大样本问卷调查 | 第52-54页 |
第五章 数据检验及分析 | 第54-65页 |
5.1 样本描述分析 | 第54-55页 |
5.2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| 第55-57页 |
5.2.1 信度分析 | 第55-56页 |
5.2.2 效度分析 | 第56-57页 |
5.3 溢出效应检验 | 第57-58页 |
5.4 相关分析 | 第58-60页 |
5.4.1 联合匹配度与联合品牌评价的相关分析 | 第58-59页 |
5.4.2 联合品牌的评价与联合后各个品牌资产的相关分析 | 第59页 |
5.4.3 联合前品牌资产与其溢出效应的相关分析 | 第59-60页 |
5.5 回归分析 | 第60-64页 |
5.5.1 联合前的品牌资产对联合品牌评价的回归分析 | 第60-61页 |
5.5.2 联合前的品牌资产对其溢出效应的回归分析 | 第61-62页 |
5.5.3 联合品牌评价对联合后品牌资产的回归分析 | 第62-63页 |
5.5.4 联合匹配度对联合品牌评价的回归分析 | 第63-64页 |
5.6 研究假设检验 | 第64-65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| 第65-71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5-68页 |
6.1.1 联合匹配度与联合品牌评价的关系 | 第65-66页 |
6.1.2 联合品牌的评价与联合后品牌资产的关系 | 第66页 |
6.1.3 联合前品牌资产与其溢出效应的关系 | 第66-68页 |
6.2 对品牌管理的建议 | 第68-69页 |
6.2.1 正确选择品牌联合中的附属品牌 | 第68页 |
6.2.2 加强企业自身品牌建设和管理 | 第68-69页 |
6.2.3 重视品牌联合的宣传 | 第69页 |
6.3 研究局限 | 第69-70页 |
6.4 研究展望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7页 |
附录 1 | 第77-79页 |
附录 2 | 第79-81页 |
附录 3 | 第81-84页 |
附录 4 | 第84-9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2-93页 |
后记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