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小学课堂对话教学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对话 | 第9-10页 |
·对话教学 | 第10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6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3-16页 |
2 对话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| 第16-25页 |
·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1页 |
·对话教学的哲学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·对话教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| 第18-19页 |
·对话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| 第19-21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21-25页 |
·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| 第21-22页 |
·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| 第22-23页 |
·有利于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| 第23-25页 |
3 中小学对话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| 第25-37页 |
·调查目的 | 第25页 |
·调查对象 | 第25页 |
·调查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问卷法 | 第25-26页 |
·访谈法 | 第26页 |
·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6-37页 |
·话语霸权化 | 第26-29页 |
·对话被动化 | 第29-32页 |
·对话肤浅化 | 第32-34页 |
·对话无序化 | 第34-37页 |
4 影响中小学对话教学失效的原因分析 | 第37-43页 |
·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| 第37-38页 |
·教师对话教学素养不高 | 第38-39页 |
·学生主体意识薄弱 | 第39-40页 |
·教学环境建设滞后 | 第40-41页 |
·学生评价存在偏颇 | 第41-43页 |
5 实施有效对话教学的策略 | 第43-53页 |
·理解对话教学的本质 | 第43-45页 |
·自我实现的对话教学 | 第43-44页 |
·对话教学的二重性 | 第44-45页 |
·提高教师对话教学素养 | 第45-47页 |
·加强教师职后教育 | 第45-46页 |
·培养教师对话思维 | 第46-47页 |
·提高学生对话能力 | 第47-49页 |
·树立学生的对话参与意识 | 第47-48页 |
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| 第48-49页 |
·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| 第49-50页 |
·师生关系的重建 | 第49-50页 |
·课堂组织环境的重建 | 第50页 |
·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| 第50-53页 |
·延时评价 | 第51页 |
·动态评价 | 第51-52页 |
·激励评价 | 第52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附录1 | 第57-61页 |
附录2 | 第61-65页 |
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