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俗语考原》中的民俗语汇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绪论 | 第9-13页 |
| 第一章 《俗语考原》中民俗语汇概貌 | 第13-21页 |
| 一、《俗语考原》中民俗语汇的考源体例 | 第13-14页 |
| (一)释义+引证+出处 | 第13页 |
| (二)释义+出处+引证 | 第13页 |
| (三)引证+出处+释义 | 第13-14页 |
| (四)出处+体例+释义 | 第14页 |
| 二、考源方式 | 第14-15页 |
| (一)引经据典 | 第14-15页 |
| (二)辨风考究 | 第15页 |
| 三、释义方式和特点 | 第15-21页 |
| (一)释义方式 | 第15-19页 |
| (二)释义特点 | 第19-21页 |
| 第二章 《俗语考原》中民俗语汇的来源和特点 | 第21-38页 |
| 一、《俗语考原》中民俗语汇的来源 | 第21-34页 |
| (一)内容来源 | 第21-28页 |
| (二)时间来源 | 第28-29页 |
| (三)出处来源 | 第29-34页 |
| 二、《俗语考原》中民俗语汇的特点 | 第34-38页 |
| (一)语音特点 | 第34-35页 |
| (二)语义特点 | 第35-36页 |
| (三)语用特点 | 第36-38页 |
| 第三章 《俗语考原》中民俗语汇的发展变化 | 第38-50页 |
| 一、语素变化 | 第39-41页 |
| (一)近义语素替换 | 第39-40页 |
| (二)同音语素替换 | 第40页 |
| (三)其他语素替换 | 第40-41页 |
| 二、结构变化 | 第41-43页 |
| (一)结构紧缩 | 第41-42页 |
| (二)结构扩展 | 第42-43页 |
| (三)结构嵌入 | 第43页 |
| 三、语义变化 | 第43-50页 |
| (一)语义消亡 | 第44-46页 |
| (二)语义传承 | 第46-50页 |
| 第四章 《俗语考原》中民俗语汇的商榷辨正 | 第50-60页 |
| 一、《俗语考原》中民俗语汇的注音问题 | 第50-51页 |
| (一)注音少 | 第50页 |
| (二)注音古 | 第50-51页 |
| 二、《俗语考原》中民俗语汇的书写问题 | 第51-52页 |
| (一)繁简并存 | 第51页 |
| (二)异体杂出 | 第51-52页 |
| 三、《俗语考原》中民俗语汇的考源体例问题 | 第52-58页 |
| (一)无释义 | 第52-53页 |
| (二)无出处 | 第53-54页 |
| (三)无例证 | 第54页 |
| (四)“双无” | 第54-55页 |
| (五)出处欠妥 | 第55-58页 |
| 四、《俗语考原》中的其他问题 | 第58-60页 |
| 结语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| 附录 | 第64-99页 |
| 后记 | 第99-100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100-101页 |
|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