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音乐论文--音乐理论论文--音乐评论、欣赏论文

从抵抗到融合—新媒介情境下的中国摇滚传播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绪论第8-11页
第一章 抵抗的转向第11-28页
 第一节 从实体空间到虚拟网络:空间的转向第11-14页
  一 同城好友:对线下活动的加强第11-12页
  二 音乐节的井喷和瓶颈:线下活动的文化消解第12-13页
  三 线上抵抗的兴起第13-14页
 第二节 从明确抵抗动机到混杂情绪的融合第14-19页
  一 发帖与回复:互动传播中抗争精神的坚守第15-16页
  二“我的收藏”:抗争精神的新形态第16-18页
  三“论坛热帖”:狂欢氛围的娱乐第18-19页
 第三节 从固定的聚合走向随机化聚集第19-28页
  一 新媒介的信息浪潮第20-22页
  二 个人空间:不受侵扰的表达方式第22-23页
  三 媒介:摇滚的“登堂入室”第23-28页
第二章 互联网的摇滚“风格”符号超市第28-45页
 第一节 新媒与“符号超市”体系构建第28-34页
  一 扩散:作为摇滚符号载体第29-30页
  二 嫁接:新媒介催化符号生成第30-32页
  三 符号与广告第32-34页
 第二节 超市的顾客,媒介的使用者第34-40页
  一 强化摇滚族的虚拟身份与社会认同的标识第34-36页
  二 符号促使摇滚族自身发生的变化:分散的族群和主动的认同第36-38页
  三 摇滚族对于风格的取向:多样与单一并存第38-40页
 第三节 商业资本:符号供货商第40-45页
  一 瞬间的收编的实现第41-42页
  二 商业资本:拥有媒介话语场的归属权第42-45页
第三章 新媒介情境中的摇滚消费活动第45-59页
 第一节 作为消费中介的新媒介第45-50页
  一 从有偿到无偿注册第46-49页
  二 周边商城:摇滚网站的自我盈利第49-50页
 第二节 新媒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第50-55页
  一 摇滚人:新媒介提供更为简易的展示和销售平台第50-51页
  二 能动的亚文化商品消费者第51-55页
 第三节 摇滚乐精神和消费主义的博弈第55-59页
  一 摇滚固有的暧昧态度第55-56页
  二 新媒介的消费特质对摇滚乐的塑形第56-57页
  三 摇滚品质的坚守与变通:网络摇滚的重塑第57-59页
结论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2页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2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探究
下一篇:油画画面背景处理手法探析--我的毕业创作体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