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二、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三、研究内容与框架 | 第11-12页 |
| 四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五、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|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14-29页 |
| 一、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| (一) 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| 第14页 |
| (二)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概念界定 | 第14页 |
| (三) 股权激励的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| 二、理论基础 | 第15-19页 |
| (一)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5-16页 |
| (二)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16-17页 |
| (三) 剩余索取理论 | 第17页 |
| (四) 人力资本理论 | 第17页 |
| (五) 利益协同效应与壕沟效应 | 第17-18页 |
| (六) 激励理论 | 第18页 |
| (七) 技术创新理论 | 第18-19页 |
| 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9-29页 |
| (一)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现状综述 | 第19-21页 |
| (二)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的相关综述 | 第21-22页 |
| (三) 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综述 | 第22-25页 |
| (四)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相关综述 | 第25-26页 |
| (五)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相关综述 | 第26-29页 |
| 第三章 研究假设、变量选择与数据筛选 | 第29-35页 |
| 一、研究假设 | 第29-30页 |
| (一) 高管持激励股比例影响技术创新成果的假设 | 第29页 |
| (二) 中基层核心技术人员持激励股比例影响技术创新成果的假设 | 第29-30页 |
| (三) 不同股权激励对象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影响假设 | 第30页 |
| 二、变量选择 | 第30-32页 |
| (一) 被解释变量指标的选择 | 第30-31页 |
| (二) 解释变量指标的选择 | 第31-32页 |
| 三、样本单位与数据筛选 | 第32-35页 |
| 第四章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| 第35-44页 |
| 一、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5-38页 |
| (一) 被解释变量指标的统计分析 | 第35-37页 |
| (二) 解释变量指标的统计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二、相关性检验 | 第38-40页 |
| 三、实证分析 | 第40-44页 |
| (一) 回归方程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(二) 高管持激励权益比例与技术创新成果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1页 |
| (三) 核心技术人员持激励权益比例与技术创新成果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(四) 其他控制变量与技术创新成果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2-44页 |
| 第五章 研究结论、建议及展望 | 第44-49页 |
| 一、研究结论 | 第44-45页 |
| 二、对策建议 | 第45-47页 |
| (一) 合理配置不同人员间的股权激励份额 | 第45页 |
| (二) 将技术创新成果指标纳入公司股权激励评价维度 | 第45-46页 |
| (三) 挑选使用均衡的股权激励权益组合 | 第46页 |
| (四) 加强公司激励过程监管,营造技术创新研发环境 | 第46页 |
| (五) 重视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横向拓展环节 | 第46-47页 |
| (六) 加大公司技术创新中的隐性激励因素的比重 | 第47页 |
| 三、研究展望 | 第47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