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致谢 | 第7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8页 |
·柴油发动机的技术现状、发展趋势及汽车发动机减振技术 | 第13-15页 |
·国内外柴油发动机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3-15页 |
·国内外汽车发动机减振技术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汽车发动机减振技术现状 | 第15页 |
·国外汽车发动机减振技术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发动机的振动激扰振动源及振动特性 | 第18-23页 |
·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引起的惯性力 | 第18-22页 |
·往复惯性力 | 第18-20页 |
·离心惯性力 | 第20-21页 |
·燃气激振力 | 第21页 |
·汽车行驶引起的振动分析 | 第21页 |
·发动机的局部振动 | 第21-22页 |
·道路不平度 | 第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悬置系统的隔振机理及减振软垫概要 | 第23-31页 |
·单自由度自由振动 | 第23页 |
·单自由度强迫振动 | 第23-25页 |
·发动机悬置系统自振频率范围的确定 | 第25-26页 |
·减振橡胶的特点和作用 | 第26页 |
·减振橡胶的主要性能参数 | 第26-28页 |
·减振橡胶的静刚度 | 第26-27页 |
·减振橡胶的动刚度 | 第27-28页 |
·发动机悬置软垫的性能要求及常用的结构形式 | 第28-29页 |
·发动机悬置软垫的性能要求 | 第28-29页 |
·发动机悬置软垫常用的结构形式 | 第29页 |
·发动机悬置匹配计算时动静刚度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发动机参数收集及静刚度校核 | 第31-34页 |
·发动机原参数 | 第31-32页 |
·动力总成质量参数 | 第31页 |
·动力总成位置参数 | 第31-32页 |
·四点悬置三向静刚度值参数 | 第32页 |
·动力总成的转动惯量与惯性积 | 第32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五章 发动机动力学模型与固有频率 | 第34-39页 |
·发动机六自由度悬置系统的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34-35页 |
·发动机悬置系统质量矩阵与刚度矩阵旳获取 | 第35-37页 |
·悬置系统质量矩阵的获取 | 第35-36页 |
·悬置系统刚度矩阵的获取 | 第36-37页 |
·获取系统主阵型和固有频率 | 第37-38页 |
·用MATLAB计算系统固有频率 | 第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六章 计算结果分析与悬置系统振动实验 | 第39-45页 |
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39页 |
·悬置系统的隔振效果评估实验 | 第39-42页 |
·悬置系统测试实验内容、测试方法、测试工况 | 第39-42页 |
·悬置系统振动评价标准与测试结果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悬置系统振动评价标准 | 第42页 |
·悬置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七章 悬置系统优化方案与验证 | 第45-58页 |
·悬置系统优化约束条件 | 第45页 |
·优化目标 | 第45-46页 |
·优化方案等效动力学模型 | 第46-48页 |
·发动机悬置等效刚度的计算 | 第48-50页 |
·发动机悬置优化方案固有频率的计算 | 第50-51页 |
·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| 第51-57页 |
·发动机悬置总成有限元模型 | 第51-52页 |
·各工况应力云图 | 第52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| 第58-60页 |
·总结 | 第58页 |
·展望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攻读硕十孚位期问发及的论文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