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元件、部件论文--发送器(变换器)、传感器论文--传感器的应用论文

大型地震传感器网络仿真平台的实现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6页
图目录第16-19页
表目录第19-20页
第1章 绪论第20-38页
   ·引言第20页
   ·油气勘探方法第20-23页
     ·勘探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·地质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·物探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·钻探法第21页
     ·地震勘探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·油气勘探仪器发展历史第23-29页
     ·模拟光点记录地震仪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模拟磁带记录地震仪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数字磁带记录地震仪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早期遥测地震仪第27-28页
     ·24 位遥测地震仪第28页
     ·全数字遥测地震仪第28-29页
   ·地震勘探仪器的拓扑结构第29-33页
     ·流水线结构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总线结构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网络结构第32-33页
   ·地震传感器网络第33-36页
     ·地震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结构第34页
     ·地震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·分析法第35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法第35页
       ·仿真法第35页
     ·网络仿真工具应满足的特性第35-36页
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36页
   ·论文的结构安排第36-38页
第2章 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第38-56页
   ·地震分辨率第38-42页
     ·地震分辨率定义第38页
     ·横向分辨率第38-39页
     ·纵向分辨率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·Widess 准则第40页
       ·Rayleigh 准则第40页
       ·Ricker 准则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纵向分辨率的定量计算公式第41-42页
   ·影响地震传感器网络的因素第42-47页
     ·覆盖次数的选择第42-43页
     ·道间距的选择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·最小道间距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·最大道间距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排列长度第46-47页
     ·仪器的道数第47页
   ·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第47-53页
     ·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第47-48页
     ·AVO 技术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宽方位角三维地震技术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广角反射波勘探技术第50-51页
     ·横波地震勘探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第52-53页
   ·高密度采集对地震勘探仪器的影响第53-55页
   ·小结第55-56页
第3章 地震传感器网络第56-79页
   ·地震传感器网络的特点第56-57页
   ·地震传感器网络需要注意的问题第57-64页
     ·高效、可靠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第57页
     ·可靠的路由算法第57-61页
     ·跨层优化设计第61-64页
     ·能量问题第64页
   ·地震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方式第64-69页
     ·有线数据传输方式第65页
     ·无线数据传输方式第65-68页
     ·有线/无线混合传输第68-69页
     ·存储式数据回收第69页
   ·全无线地震传感器网络第69-77页
     ·全无线地震传感器网络需要满足的的特性第70-71页
     ·短程无线传输技术第71-72页
     ·远程无线传输技术第72页
     ·全无线地震传感器网络的混合结构第72-77页
       ·全无线地震传感器网络对物理层的要求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·全无线地震传感器网络对MAC 层的要求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·用于无线地震传感器网络的修改的WiMedia MAC第76-77页
   ·小结第77-79页
第4章 多任务嵌入式 OS 模拟器的实现第79-123页
   ·OS 的模拟方法第79-82页
     ·虚拟机技术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·进程级虚拟机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·系统级虚拟机第81-82页
     ·调试技术第82页
   ·用于地震传感器网络仿真平台的嵌入式OS 的特点及需求第82-85页
   ·FreeRTOS 简介第85-86页
     ·任务管理第85-86页
     ·任务间通讯和同步第86页
     ·内存管理第86页
   ·嵌入式OS 模拟器的层次第86-87页
   ·嵌入式OS 多任务的模拟第87-92页
     ·用户空间单进程模拟多任务第87-90页
     ·POSIX 线程模拟多任务第90-91页
     ·任务模拟方法的比较第91-92页
   ·FreeRTOS 模拟器的基本策略第92-96页
     ·任务模拟策略第92页
     ·中断模拟策略第92页
     ·原子性、顺序性保证策略第92-93页
     ·模拟器内部请求处理方式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·基本请求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·管理请求第96页
   ·FreeRTOS 模拟器的中断管理第96-98页
   ·FreeRTOS 模拟器中断底半部请求和任务请求的同步第98-100页
   ·FreeRTOS 模拟器的管理线程第100-102页
   ·FreeRTOS 模拟器的任务管理第102-107页
     ·任务的挂起与激活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任务的创建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任务的销毁第106-107页
   ·FreeRTOS 模拟器外设的模拟第107-118页
     ·FreeRTOS 模拟器的系统时钟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·FreeRTOS 模拟器的其它外设第109-118页
       ·支持异步消息通知的方式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·AIO 层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  ·AIO Unix 套接字层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  ·设备层第114-118页
       ·网络设备第118页
   ·FreeRTOS 模拟器的结构第118-119页
   ·FreeRTOS 模拟器的测试第119-122页
   ·小结第122-123页
第5章 FreeRTOS 模拟器与网络仿真平台的集成第123-145页
   ·网络仿真平台需满足的特性第123页
   ·相关工作第123-124页
   ·网络仿真器的比较第124-130页
     ·ns-2第125页
     ·ns-3第125页
     ·OMNeT++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·JiST第126页
     ·SimPy第126页
     ·网络仿真器性能的比较第126-130页
       ·测试方法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  ·一致性测试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·性能比较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  ·网络仿真器的选择第129-130页
   ·ns-3 简介第130-133页
     ·ns-3 的特点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·ns-3 中关键的抽象第132-133页
   ·FreeRTOS 与ns-3 的集成第133-141页
     ·基本策略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·ns-3 和FreeRTOS 模拟器的同步第134-139页
       ·同步信号第135页
       ·同步点第135-139页
     ·ns-3 和FreeRTOS 模拟器间的数据传输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·节点的启动第140-141页
     ·节点的销毁第141页
   ·仿真平台的测试第141-143页
   ·小结第143-145页
第6章 总结与展望第145-150页
   ·总结第145-147页
   ·展望第147-150页
参考文献第150-159页
致谢第159-160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60-161页

论文共1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扩展的线性马氏跳跃系统控制问题研究
下一篇: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网络化控制系统建模与控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