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学习者英语方位构式习得研究
| 摘要 | 第1-11页 |
| Abstract | 第11-15页 |
| 第1章 导论 | 第15-32页 |
| ·引言 | 第15-18页 |
| ·英语方位构式 | 第18-28页 |
| ·方位构式的构式意义 | 第18-24页 |
| ·方位动词的分类 | 第24-28页 |
| ·英语方位构式习得研究现状 | 第28-30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 | 第30-32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30-31页 |
| ·本文结构 | 第31-32页 |
| 第2章 英语方位构式研究的三个路径 | 第32-62页 |
| ·引言 | 第32-33页 |
| ·两个理论框架 | 第33-44页 |
| ·生成语法理论框架 | 第33-35页 |
| ·构式语法理论框架 | 第35-44页 |
| ·三个研究路径 | 第44-60页 |
| ·Pinker的研究路径 | 第44-50页 |
| ·Goldberg的研究路径 | 第50-57页 |
| ·Boas和Iwata的研究路径 | 第57-60页 |
| ·小结 | 第60-62页 |
| 第3章 英语方位构式二语习得研究综述 | 第62-75页 |
| ·引言 | 第62-63页 |
| ·习得研究现状 | 第63-70页 |
| ·对日本学习者的研究 | 第63-64页 |
| ·对韩国学习者的研究 | 第64-68页 |
| ·对中国学习者的研究 | 第68-70页 |
| ·习得研究现状评述 | 第70-73页 |
| ·研究的受试 | 第70-71页 |
| ·研究的测试工具 | 第71-72页 |
| ·研究的结果 | 第72-73页 |
| ·小结 | 第73-75页 |
| 第4章 英语方位构式习得模型 | 第75-98页 |
| ·引言 | 第75-76页 |
| ·方位动词再分类 | 第76-79页 |
| ·涂抹类方位动词 | 第76-77页 |
| ·放置类方位动词 | 第77页 |
| ·喷洒类方位动词 | 第77页 |
| ·流淌类方位动词 | 第77页 |
| ·缠绕类方位动词 | 第77-78页 |
| ·粘贴类方位动词 | 第78页 |
| ·覆盖类方位动词 | 第78页 |
| ·阻碍类方位动词 | 第78页 |
| ·点缀类方位动词 | 第78-79页 |
| ·方位构式习得模型的内容 | 第79-83页 |
| ·语料呈现 | 第79-80页 |
| ·构式意义习得 | 第80-81页 |
| ·方位动词意义习得 | 第81-82页 |
| ·构式意义与动词意义的整合 | 第82页 |
| ·语式产出 | 第82-83页 |
| ·习得模型的心理学依据 | 第83-91页 |
| ·构式的心理表征 | 第83-87页 |
| ·构式习得的心理表征 | 第87-91页 |
| ·习得模型的语言学依据 | 第91-96页 |
| ·基于用法的模型 | 第91-93页 |
| ·语言习得的构式观 | 第93-96页 |
| ·小结 | 第96-98页 |
| 第5章 英语方位构式习得现状调查 | 第98-108页 |
| ·引言 | 第98页 |
| ·研究设计 | 第98-101页 |
| ·研究问题 | 第98-99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99-100页 |
| ·研究工具 | 第100-101页 |
| ·数据收集 | 第101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101-106页 |
| ·英语本族语者的方位构式认知水平 | 第101-102页 |
| ·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方位构式认知水平 | 第102-105页 |
| ·中国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方位构式习得对比 | 第105-106页 |
| ·小结 | 第106-108页 |
| 第6章 英语方位构式习得培训实证研究 | 第108-134页 |
| ·引言 | 第108页 |
| ·实验设计 | 第108-128页 |
| ·实验假设 | 第108-109页 |
| ·受试 | 第109页 |
| ·实验工具 | 第109-110页 |
| ·培训过程 | 第110-127页 |
| ·数据收集和分析 | 第127-128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128-133页 |
| ·小结 | 第133-134页 |
|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134-139页 |
| ·引言 | 第134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结论 | 第134-136页 |
| ·对英语构式教学的启示 | 第136-138页 |
| ·论文的不足之处 | 第138页 |
| ·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| 第138-13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39-147页 |
| 附录一 方位构式构式意义测试试题 | 第147-149页 |
| 附录二 第一次语法判断任务试题 | 第149-153页 |
| 附录三 第二次语法判断任务试题 | 第153-157页 |
| 附录四 第三次语法判断任务试题 | 第157-161页 |
| 附录五 中国学习者语法判断任务测试成绩 | 第161-172页 |
| 附录六 英语本族语者语法判断任务成绩 | 第172-173页 |
| 附录七 受试构式意义选择成绩 | 第173-175页 |
| 后记 | 第1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