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7页 |
| ·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 | 第13-15页 |
| ·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的方法 | 第15页 |
| ·历史文献法 | 第15页 |
| ·调查研究法 | 第15页 |
| ·案例分析法 | 第15页 |
| ·预期结果及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| 2 独立学院“特色为根”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概述 | 第17-25页 |
| ·独立学院的概念解读 | 第17-19页 |
| ·独立学院的涵义 | 第17页 |
| ·独立学院的性质及特征 | 第17-19页 |
| ·独立学院的发展历程 | 第19-20页 |
| ·依赖母体院校时期(1999 年—2003 年) | 第19页 |
| ·相对独立办学时期(2003 年—2008 年) | 第19页 |
| ·向民办院校过渡时期(2008 年—) | 第19-20页 |
| ·“特色为根”的解读 | 第20-23页 |
| ·“特色为根”的涵义 | 第20页 |
| ·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比较研究 | 第20-23页 |
| ·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| 第23-25页 |
| 3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问题及其原因 | 第25-31页 |
| ·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5-29页 |
| ·与母体院校雷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| 第25-27页 |
| ·人才培养过程缺乏创新 | 第27-29页 |
| ·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不全面 | 第29页 |
| ·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问题的根本原因 | 第29-31页 |
| ·办学产权归属模糊,后续投入不够 | 第29-30页 |
| ·内部缺少办学条件,外部缺乏发展空间 | 第30页 |
| ·管理不够规范,立法有待完善 | 第30-31页 |
| 4 独立学院“特色为根”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| 第31-40页 |
| ·独立学院“特色为根”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| 第31页 |
| ·个性理论 | 第31页 |
| ·核心竞争力理论 | 第31页 |
| ·个性理论、核心竞争力理论与特色化人才培养的关系 | 第31页 |
| ·独立学院“特色为根”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| 第31-32页 |
| ·以人为本原则 | 第31-32页 |
| ·社会需求原则 | 第32页 |
| ·能力为先原则 | 第32页 |
| ·独立学院“特色为根”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 | 第32-33页 |
| ·以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为指导 | 第32页 |
| ·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| 第32-33页 |
| ·独立学院“特色为根”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| 第33-40页 |
| ·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特色 | 第33-34页 |
| ·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特色 | 第34-38页 |
| ·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特色 | 第38-40页 |
| 5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“特色为根”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| 第40-56页 |
| ·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概况 | 第40页 |
| ·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| 第40-41页 |
| ·镐京学院的办学定位 | 第40-41页 |
| ·镐京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| 第41页 |
| ·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“特色为根”人才培养过程 | 第41-50页 |
| ·以市场为导向,进行“集约式”特色专业设置 | 第42-44页 |
| ·创建“能力模块+英语教学+道德教育”的特色化课程体系 | 第44-46页 |
| ·以质量为导向,创建“自主式+讨论式”特色教学 | 第46-47页 |
| ·以市场需求为前提,构建“职业能力+雅思认证”的多维实践体系 | 第47-49页 |
| ·以青年教师为主力,组建“简约高效,追求卓越”的特色师资队伍 | 第49-50页 |
| ·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| 第50-56页 |
| ·“班主任+助教”为核心的制度保障 | 第50-53页 |
| ·“自编教材+原版引进教材”为支撑的载体保障 | 第53页 |
| ·“作风优良、能力突出、身心坚强”为文化的环境保障 | 第53-56页 |
| 6 结论 | 第56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