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方言论文--北方话(官话方言)论文--北方方言(华北官话)论文

江苏东北部沂、沭、宿交界地区方言考察研究

致谢第1-5页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目录第8-12页
图清单第12-14页
表清单第14-15页
一 绪论第15-28页
   ·交界地区地理概况第15-18页
     ·新沂市及本文所涉及各乡镇地理概况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宿豫区及本文所涉及各乡镇概况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沭阳县及本文所涉及各乡镇地理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·交界地区历史人文概况第18-20页
     ·新沂及各点历史人文概况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宿豫区及各点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沭阳及各点历史人文概况第20页
   ·交界地区语言分区及其研究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  ·该地区方言分区情况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关于该地区方言其他方面的研究现状第21-22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3页
   ·调查过程第23-25页
     ·调查点的选择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调查材料第24页
     ·发音人第24页
     ·调查时间第24-25页
 交界地区整体图第25-26页
 交界地区调查点分布图第26-28页
二 交界地区方言的语音特征考察第28-70页
   ·交界地区方言的声调特征第28-33页
     ·交界地区的调类第29页
     ·交界地区声调的共性和差异第29-33页
   ·交界地区的入声第33-40页
     ·交界地区入声分布第33-34页
     ·交界地区入声的类型第34页
     ·交界地区入声的舒化情况第34-37页
     ·交界地区入声韵母的分类第37-40页
   ·交界地区方言的声母特征分布第40-47页
     ·古非组和晓组字今洪音韵母前声母的读音对比(黄—房、虎—府、飞—灰)27第40-41页
     ·部分古平声邪母字读音对比(祥—墙、徐—渠)第41页
     ·古假摄和咸、山摄(入声)开口三四等知章组对比字读音(这—借、哲—接、彻—切、社—谢、舌—协)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古咸山两摄开口三等知章组合精见组字读音对比(展—剪、缠—线、扇—线、闪—显)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山开二等上声产韵生母字“产”和初母字“铲”读音对比第43页
     ·古知庄章组与精组字读音对比(丝—师、苏—书、从—虫、增—争、仓—昌、三—山)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古泥、来母字读音对比(牛—刘、男—蓝、女—吕)第44页
     ·古日母字读音对比(右—肉,咬—绕,印—认)第44页
     ·古精组与见、晓组字读音对比(酒—久,清—轻,修—休,齐—旗,节—洁)31第44-47页
   ·交界地区方言的韵母特征考察第47-54页
     ·古山摄一等桓韵与二等山、删韵唇音字读音对比(般—班、半—办、潘—攀、判—盼、瞒—蛮)第47页
     ·古山摄见系合口一二等读音对比(官—关、换—患、豌—弯、贯—惯)34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古果摄一等见系开口和合口字读音对比(哥—锅、个—过、贺—祸)35第48页
     ·古深臻两摄与曾梗通三摄字读音对比(根—耕、身—生、分—风、今—京、新—星)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古咸山两摄见系开口二等和三四等字读音对比(艰—兼、减—俭、限—现、颜—严、雁—燕)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古臻摄(齿音、牙喉音)与曾梗通(非唇音)摄合口字读音对比(魂—红、群—穷)第50页
     ·部分通摄和曾摄字的读音对比(东—登、同—腾)第50页
     ·通摄合口一等平声泥母字“农”和遇摄合口一等平声泥母字“奴”的读音对比第50-54页
   ·交界地区方言语音特征地理分布图(十五幅)第54-70页
三 交界地区方言的词汇考察第70-110页
   ·天文类第70-72页
     ·“流星”的说法第70-71页
     ·“银河”的说法第71页
     ·“彩虹”的说法第71-72页
     ·“冰雹”的说法第72页
   ·动物、昆虫类第72-79页
     ·“母黄牛”的说法第72-73页
     ·“蛇”的说法第73页
     ·“喜鹊”的说法第73-74页
     ·“青蛙”的说法第74页
     ·“蟾蜍”的说法第74-75页
     ·“蜻蜓”的说法第75-76页
     ·“蟋蟀”的说法第76-77页
     ·“河蚌”的说法第77页
     ·“蚂蚁”的说法第77页
     ·“鸭”的说法第77-78页
     ·“蝙蝠”的说法第78页
     ·“老鼠”的声母第78-79页
   ·植物类第79-80页
     ·“甘薯”的说法第79页
     ·“向日葵”的说法第79-80页
     ·“土豆”的说法第80页
   ·人物及称谓第80-83页
     ·“老太婆”的说法第80-81页
     ·“驼子”的说法第81页
     ·“舅妈”的说法第81-82页
     ·“二伯母”的说法第82页
     ·“我”的说法第82-83页
   ·其他第83-86页
     ·“口水”的说法第83页
     ·“闲聊”的说法第83-84页
     ·“毛巾”的说法第84-86页
   ·交界地区方言词汇地理分布图(二十四幅)第86-110页
四 非语言因素对交界地区方言的影响第110-116页
   ·地缘地貌第110-111页
   ·行政区划与交通状况第111页
   ·心理认知第111页
   ·语言认同第111-112页
   ·政治经济第112-113页
   ·戏曲文化第113页
   ·传媒与教育第113-115页
 交界地区剧种分布图第115-116页
五 结语第116-122页
   ·交界地区方言的分界及划分标准第116-117页
   ·交界地区语言发展不平衡第117-118页
   ·影响交界地区语言发展的多种因素第118页
   ·本文研究的不足第118-119页
 交界地区韵母同言线叠加图第119-120页
 交界地区词汇同言线叠加图第120-122页
参考文献第122-128页
附录一:调查表第128-138页
 表一 发音人信息调查表第128-129页
 表二 基本音系调查表第129-132页
  声调第129-130页
  声母第130-131页
  韵母第131-132页
 表三 语音特点调查表第132-133页
 表四 入声字调查表第133-137页
 表五 连读变调调查表(略)第137页
 表六 方言词语调查表(略)第137页
 表七 民俗事项调查表(略)第137-138页
附录二:发音人信息表第138-142页
个人简历第142-145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5页

论文共1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汉语外来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
下一篇:汉英饮食成语隐喻认知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