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4页 |
一、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(一) 时代背景 | 第8页 |
(二) 课程改革背景 | 第8-9页 |
二、 研究的意义 | 第9页 |
(一) 实践意义 | 第9页 |
(二) 理论意义 | 第9页 |
三、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9-12页 |
(一)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9-10页 |
(二)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四、 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| 第12-14页 |
(一) 概念界定 | 第12页 |
(二) 理论依据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开发区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现状调查 | 第14-23页 |
一、 采用的调查方法 | 第14-16页 |
(一) 问卷调查法 | 第14-15页 |
(二) 访谈法 | 第15-16页 |
(三) 观察法 | 第16页 |
二、 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| 第16-23页 |
(一) 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| 第16-20页 |
(二) 访谈内容及结果分析 | 第20-22页 |
(三) 观察案例及分析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23-27页 |
一、 合作学习中的教师教育观念陈旧、教师角色把握不准确 | 第23-24页 |
(一) 教师把自己的“地位”看的太高 | 第23-24页 |
(二) 教师把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当成“作秀” | 第24页 |
二、 合作学习前的准备不充分 | 第24页 |
(一) 合作学习的小组划分流于形式 | 第24页 |
(二) 合作学习前缺乏指导 | 第24页 |
三、 合作学习的内容设置不科学 | 第24-26页 |
(一) 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恰当 | 第25页 |
(二) 缺乏有效的监控与反思 | 第25页 |
(三) 合作学习目标确定很模糊 | 第25-26页 |
四、 合作学习的组织无序 | 第26页 |
五、 合作学习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| 第26-27页 |
(一) 评价方法单一 | 第26页 |
(二) 评价不全面 | 第26-27页 |
(三) 评价语言匮乏 | 第27页 |
第四章 解决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问题的对策 | 第27-39页 |
一、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,促进教师成长 | 第27-31页 |
(一) 合作学习中教育观念的转变 | 第27页 |
(二)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新角色 | 第27-30页 |
(三)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成长 | 第30-31页 |
二、 做好充分的合作学习前的准备 | 第31-33页 |
(一) 合作学习小组规模的选定 | 第31页 |
(二) 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依据 | 第31-32页 |
(三) 数学合作学习小组组建活动 | 第32-33页 |
三、 设置科学的合作学习内容 | 第33-36页 |
(一) 课堂管理的准备 | 第33-34页 |
(二) 合作学习目标的确定 | 第34-35页 |
(三) 教学内容和合作学习方法的选择与安排 | 第35页 |
(四) 合作学习的监控与反思 | 第35-36页 |
(五) 规划合作学习课程的评估 | 第36页 |
四、 完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| 第36-38页 |
(一) 保证积极互动的有效方法 | 第36-37页 |
(二) 保证有效合作的措施 | 第37-38页 |
五、 建立全面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| 第38-39页 |
(一) 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评价类型 | 第38-39页 |
(二) 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评价方法 | 第39页 |
结束语 | 第39-40页 |
注释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2页 |
附录一 | 第42-45页 |
附录二 | 第45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