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绪论 | 第9-26页 |
一、问题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(一) 新时期语文教育大讨论引发对语文课外作业的关注 | 第9页 |
(二) 国外教育研究者对相关问题的探索不断深入 | 第9页 |
(三)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现状堪忧 | 第9-10页 |
二、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8页 |
三、需要廓清的几个问题 | 第18-25页 |
(一) 概念界定 | 第18-20页 |
(二) 语文课外作业的分类 | 第20-23页 |
(三) 课内作业、课外作业和教科书课后练习的关系 | 第23-25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
(一) 文献研究法 | 第25页 |
(二) 比较研究法 | 第25页 |
(三) 调查研究法 | 第25-26页 |
第一章 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现状调查分析 | 第26-40页 |
一、现状调查 | 第26-34页 |
(一)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| 第26页 |
(二) 相关数据统计 | 第26-34页 |
二、调查分析 | 第34-40页 |
(一) 只为考试而设计作业造成学生作业目的的功利性和盲日性 | 第34-35页 |
(二) 作业设计中不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对作业缺乏兴趣 | 第35-36页 |
(三) 作业设计未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使作业内容和形式不被学生接受 | 第36-38页 |
(四) 忽视过程和方法的作业设计导致学生完成作业存在困难 | 第38-40页 |
第二章 新课标下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| 第40-45页 |
一、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对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启示 | 第40-41页 |
(一) 教育即生活 | 第40页 |
(二) 从做中学 | 第40-41页 |
(三) 对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启示 | 第41页 |
二、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启示 | 第41-43页 |
(一) 罗杰斯的学习观 | 第41-42页 |
(二) 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观 | 第42页 |
(三) 对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启示 | 第42-43页 |
三、语文新课标理念对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指导 | 第43-45页 |
第三章 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对策研究 | 第45-63页 |
一、语文课外作业设计项目 | 第45-46页 |
(一) 目标设计 | 第45-46页 |
(二) 资源、环境的设想 | 第46页 |
(三) 内容、形式设计 | 第46页 |
(四) 评价的设计 | 第46页 |
二、以掌握语文陈述性知识为主的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对策 | 第46-52页 |
(一) 明确作业目标,强化学习动机 | 第46-48页 |
(二) 巧用创新形式,促进知识积累 | 第48-50页 |
(三) 布置固定作业,形成积累习惯 | 第50-51页 |
(四) 增加情感体验,塑造健全人格 | 第51-52页 |
三、以掌握语文程序性知识为主的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对策 | 第52-61页 |
(一) 增加角色体验,在情境中巩固应用 | 第52-54页 |
(二) 融入生活实践,在现实中强化迁移 | 第54-58页 |
(三) 利用综合资源,在信息中全面发展 | 第58-59页 |
(四) 加强分工合作,在练习中交流反思 | 第59页 |
(五) 加入策略指导,在过程中掌握方法 | 第59-61页 |
四、关于对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评价 | 第61-63页 |
结论 | 第63-64页 |
注释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附录1 | 第69-72页 |
附录2 | 第72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