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·选题缘由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4页 |
·国内外关于教学语言的研究综述 | 第13-20页 |
·国内关于教学语言的研究综述 | 第13-17页 |
·国外关于教学语言的研究综述 | 第17-20页 |
·国内外关于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语言的研究综述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3页 |
·维果斯基的"最近发展区理论" | 第21-22页 |
·奥斯汀的"言语行为理论" | 第22-23页 |
·相关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研究设计 | 第24-29页 |
·研究的具体问题 | 第24页 |
·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24页 |
·研究采用的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文献分析法 | 第24-25页 |
·观察法 | 第25页 |
·访谈法 | 第25页 |
·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| 第25-29页 |
·资料的转写 | 第25-26页 |
·资料的编码 | 第26-29页 |
第4章 研究结果和分析 | 第29-57页 |
·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语言类型分析 | 第29-51页 |
·提问语 | 第31-37页 |
·反馈语 | 第37-44页 |
·陈述语 | 第44-45页 |
·称呼语 | 第45-46页 |
·指示语 | 第46-47页 |
·维序语 | 第47-48页 |
·导入语 | 第48-50页 |
·结束语 | 第50-51页 |
·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无效教学语言特点分析 | 第51-57页 |
·科学性的问题 | 第52页 |
·逻辑性的问题 | 第52-54页 |
·指示不明的问题 | 第54-55页 |
·重复的问题 | 第55页 |
·颠倒的问题 | 第55-56页 |
·教学语言与教具不匹配的问题 | 第56-57页 |
第5章 结论和建议 | 第57-64页 |
·结论 | 第57-59页 |
·成就 | 第57-58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58-59页 |
·教育建议 | 第59-63页 |
·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,努力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 | 第59-61页 |
·注重教学语言的学习、积累和反思,减少甚至消除无效的教学语言 | 第61页 |
·开展教学语言研讨,互帮互助成长,努力追求教学语言的创新 | 第61-62页 |
·教学提问语要适时适度 | 第62页 |
·教学语言要精确、精炼 | 第62-63页 |
·正确解决科学术语与教学语言儿童化之间的矛盾 | 第63页 |
·有待研究的问题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附录1 | 第67-68页 |
附录2 | 第68-75页 |
附录3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