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问题探析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7页 |
引言 | 第7-12页 |
(一) 课题研究的必要 | 第7-8页 |
(二)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(三)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一、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问题的理论 | 第12-15页 |
(一) 主体、主体性、学生主体性的内涵 | 第12页 |
(二) 主体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2-15页 |
1. 建构主义理论 | 第12-13页 |
2. 人本主义理论 | 第13页 |
3. 发现学习法理论 | 第13-14页 |
4. 学生主体性问题与上述理论的联系 | 第14-15页 |
二、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问题的认识 | 第15-34页 |
(一)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 | 第15-16页 |
(二)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| 第16-18页 |
(三) 高中历史教学中解决学生主体性问题的措施 | 第18-31页 |
(四) 高中历史教学中解决学生主体性问题的效果 | 第31-33页 |
(五) 学生主体性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错误倾向 | 第33-34页 |
三.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问题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(一) 学生主体性问题对教师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(二) 学生主体性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| 第35页 |
(三) 学生主体性问题对教学任务的影响 | 第35页 |
(四) 学生主体性问题对应试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结语 | 第36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1页 |
后记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