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平乐的闽方言岛
| 调查表格和使用符号说明 | 第1-7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7-9页 |
| ·闽方言岛研究概述 | 第7页 |
| ·广西的闽方言岛 | 第7-8页 |
| ·本文写作的对象、范围 | 第8-9页 |
| 第二章 平乐和平乐的方言 | 第9-11页 |
| ·平乐概况 | 第9页 |
| ·平乐的语言 | 第9页 |
| ·平乐的汉语方言 | 第9-10页 |
| ·相关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第三章 语音分析 | 第11-39页 |
| ·四点音系 | 第11-15页 |
| ·平乐闽方言音系 | 第11-12页 |
| ·下坝闽方言音系 | 第12-13页 |
| ·平乐官话音系 | 第13-14页 |
| ·平乐青龙土话音系 | 第14-15页 |
| ·声母比较 | 第15-21页 |
| ·平乐闽方言与下坝闽方言及中古声母的比较 | 第15-18页 |
| ·声母特征 | 第18-21页 |
| ·闽语特征 | 第18-19页 |
| ·非闽语特征 | 第19-21页 |
| ·韵母比较 | 第21-34页 |
| ·平乐闽方言与下坝闽方言及中古韵母的比较 | 第21-29页 |
| ·韵母特征 | 第29-34页 |
| ·闽语特征 | 第29-32页 |
| ·非闽语特征 | 第32-34页 |
| ·声调比较 | 第34-36页 |
| ·平乐闽方言与下坝闽方言及中古声调的比较 | 第34-35页 |
| ·连读变调 | 第35页 |
| ·声调叠置现象 | 第35-36页 |
| ·文白异读 | 第36-38页 |
| ·文白异读的含义 | 第37页 |
| ·平乐闽语的“文白异读” | 第37-38页 |
| ·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四章 词汇语法分析 | 第39-46页 |
| ·词汇分析 | 第39-42页 |
| ·闽语词汇的保留 | 第39-40页 |
| ·官话词汇的进入 | 第40页 |
| ·粤方言词的残留 | 第40-41页 |
| ·其他词汇形式 | 第41页 |
| ·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·语法特征 | 第42-45页 |
| ·动物的雌雄称谓及构词方式 | 第42页 |
| ·名词后缀“图” | 第42页 |
| ·“一、二”都有序数和基数之别 | 第42-43页 |
| ·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| 第43页 |
| ·人称代词 | 第43页 |
| ·量词和助词“其” | 第43-44页 |
| ·官话后缀“子” | 第44页 |
| ·粤方言后缀“佬” | 第44页 |
| ·介词“分” | 第44-45页 |
| 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第五章 总论 | 第46-49页 |
| ·语音、词汇、语法的一点儿总结 | 第46页 |
| ·影响方言岛蜕变的几个因素 | 第46-48页 |
| ·交通经济状况 | 第46-47页 |
| ·教育和政治用语 | 第47页 |
| ·人口比例及婚嫁因素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语言的相似度 | 第48页 |
| ·余论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| 附录 | 第51-107页 |
| 1. 字音对照表 | 第51-90页 |
| 2. 词汇“闽官兼有”部分 | 第90-93页 |
| 3. 词汇“闽官混合”部分 | 第93-96页 |
| 4. 词汇“自身创新”部分 | 第96-106页 |
| 5. 发音人基本资料 | 第106-107页 |
| 致谢 | 第107-108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