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设计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5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7-10页 |
·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| 第10-13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我国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| 第15-21页 |
·客观性原因分析 | 第15-16页 |
·体制性原因分析 | 第16-17页 |
·管理性原因分析 | 第17-19页 |
·分析结论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的选择 | 第21-29页 |
·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的比较 | 第21-26页 |
·销售部门主导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 | 第21-22页 |
·财务部门主导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 | 第22-23页 |
·独立信用管理部门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 | 第23-24页 |
·风险委员会制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 | 第24页 |
·四种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的优缺点对比 | 第24-26页 |
·各个模式适用的企业类型 | 第26-27页 |
·销售部门主导型信用风险管理企业 | 第26页 |
·财务部门主导型信用风险管理企业 | 第26-27页 |
·信用管理部门独立型信用风险管理企业 | 第27页 |
·风险委员会制信用风险管理企业 | 第27页 |
·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的选择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信用风险管理组织的结构设计 | 第29-41页 |
·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的职能设计 | 第29-34页 |
·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的岗位设计 | 第34-37页 |
·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的人员配置规模与建设预算 | 第37-41页 |
第五章 信用风险管理组织的运作支持 | 第41-57页 |
·信用管理政策的设计 | 第41-45页 |
·信用管理政策的三种类型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信用管理政策的内容设计 | 第43-45页 |
·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绩效评估 | 第45-49页 |
·DSO的三种算法 | 第46-48页 |
·DSO三种算法的比较 | 第48-49页 |
·信用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方面的关系 | 第49-57页 |
·信用管理部门与企业内部的关系 | 第50-53页 |
·信用管理部门与销售部门的关系 | 第51-52页 |
·信用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关系 | 第52页 |
·信用管理部门与供应部门的关系 | 第52-53页 |
·信用管理部门与企业外部的关系 | 第53-57页 |
·信用管理部门与客户的关系 | 第53-54页 |
·信用管理部门与外部服务机构的关系 | 第54-57页 |
结论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| 第65页 |
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