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--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

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4页
中文文摘第4-11页
1、序言第11-13页
 1.1 新课程改革需要第11-12页
 1.2 学生发展的需要第12页
 1.3 现实的需要第12-13页
2、高中物理教学中“提出问题”能力培养的概述第13-16页
 2.1、物学教学中的“问题”第13-14页
 2.2 “提出问题”能力的涵义第14页
 2.3 “提出问题”能力结构第14-16页
3、影响学生“提出问题”能力的因素第16-19页
 3.1 “提出问题”的能力结构因素第16页
 3.2 学生“发现问题”动力因素第16-17页
 3.3 学生“学”的观念因素第17页
 3.4 教育教学传统和现实制约因素去年第17-18页
 3.5 教师的因素第18-19页
4、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发展规律第19-20页
5、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实验和初步效果第20-44页
 5.1 目的第20页
 5.2 被试选择第20页
 5.3 实验设计第20页
 5.4 前测第20页
 5.5 培养学生“发现和提出问题”能力的过程第20-41页
  5.5.1 第一阶段培养独立主动地提出问题第21-24页
   5.5.1.1、改变学生观念第21页
   5.5.1.2 认识“发现问题”的意义第21-22页
   5.5.1.3 培养学生“提出问题”的课堂组织策略第22-24页
  5.5.2 第二阶段培养学生模仿以后提出问题第24-26页
   5.5.2.1 教师示范提问第24-26页
  5.5.3 第三阶段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究后提出问题第26-37页
   5.5.3.1 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第26-30页
   5.5.3.2 创设问题情境 启发思维第30-34页
   5.5.3.3 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策略第34-35页
   5.5.3.4 培养学生“表达问题”的教学策略第35-36页
   5.5.3.5 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行为提出明确要求第36-37页
  5.5.4 第四阶段培养学生创意猜测以后提出问题第37-41页
   5.5.4.1 “学生型问题探究”教学模式第37-41页
    5.5.4.1.1、“学生型问题探究”教学模式的内涵第37页
    5.5.4.1.2、“学生型问题探究”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第37页
    5.5.4.1.3 “学生型问题探究”教学模式的特点第37-38页
    5.5.4.1.4、“平抛物体的运动”教学案例第38-41页
 5.6 后测第41页
 5.7 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1-43页
 5.8 学生表现第43页
 5.9 结论第43-44页
6.改进探索第44-45页
7.附录第45-46页
 7.1 前测中“提出问题”的题目第45页
 7.2 后测中“提出问题”的题目第45-46页
8.主要参考目第46-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适应能力本位的五年制高职物理教育研究
下一篇:不同知觉信息在幼儿归纳推理中的相对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