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橡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与考评体系研究
| 1 绪论 | 第1-2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1-19页 |
| ·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 | 第11-16页 |
| ·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应用的现状综述 | 第16-19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9-22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0-22页 |
| 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 | 第22-36页 |
| 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 | 第22-24页 |
| ·人力资源的含义 | 第22页 |
| ·人力资源的特征 | 第22-23页 |
| 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 | 第23-24页 |
| ·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特点 | 第24-27页 |
| ·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| 第24页 |
| ·传统劳动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| 第24-25页 |
| 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| 第25-27页 |
| 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| 第27-29页 |
| ·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| 第29-33页 |
| ·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| 第29-30页 |
| ·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| 第30-31页 |
| ·美、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劣比较 | 第31-33页 |
| ·中国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演进 | 第33-36页 |
| ·中国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沿革 | 第33-34页 |
| ·中国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历程 | 第34-36页 |
| 3 阜橡集团战略环境分析 | 第36-48页 |
| ·阜橡集团经营现状 | 第36-37页 |
| ·外部环境分析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| 第37-42页 |
| ·现有企业竞争情况 | 第37-39页 |
| ·进入者威胁 | 第39-40页 |
| ·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| 第40页 |
| ·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力 | 第40页 |
| ·替代品威胁 | 第40页 |
| ·基于行业现状阜橡集团战略选择 | 第40-42页 |
| ·内部环境分析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| 第42-46页 |
| ·企业内部状况 | 第42-43页 |
| ·企业的机会与威胁 | 第43-45页 |
| ·内部环境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| 第45-46页 |
| ·企业战略决定企业所需人才及人力资源战略与目标 | 第46-48页 |
| 4 阜橡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与分析 | 第48-58页 |
| ·阜橡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 | 第48-50页 |
| ·阜橡集团人力资源现状 | 第48页 |
| ·阜橡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设置 | 第48-49页 |
| ·阜橡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| 第49-50页 |
| ·阜橡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有利条件 | 第50-52页 |
| ·阜橡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制约条件 | 第52-56页 |
| ·阜橡集团构建人力资源体系的突破口 | 第56-58页 |
| 5 阜橡集团人力资源架构与考评体系 | 第58-82页 |
| ·阜橡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与目标 | 第58页 |
| ·阜橡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 | 第58-59页 |
| ·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框架 | 第58页 |
| ·人力资源分工情况 | 第58-59页 |
| ·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 | 第59页 |
| ·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 | 第59-62页 |
| ·人力资源测评体系的建立 | 第62-72页 |
| 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与架构 | 第62-64页 |
| ·模糊评价的基本原理 | 第64-68页 |
| ·中层管理干部考核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| 第68-72页 |
| ·基于系统思维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| 第72-82页 |
| ·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 | 第72-73页 |
| ·全方位、全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 | 第73-77页 |
| ·激励机制的系统化 | 第77-82页 |
|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| 第82-8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3-85页 |
| 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