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求言语行为:西北地区藏、汉语跨文化语用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3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3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·研究结果和结论 | 第15-16页 |
·论文大纲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理论框架 | 第17-27页 |
·言语行为理论 | 第17-20页 |
·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| 第17页 |
·请求言语行为 | 第17-19页 |
·礼貌原则 | 第19-20页 |
·跨文化语用学 | 第20-22页 |
·跨文化语用学的定义 | 第20-21页 |
·跨文化语用学的形成和发展 | 第21页 |
·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| 第21-22页 |
·会话分析理论 | 第22-24页 |
·合作原则 | 第22页 |
·会话含义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会话分析理论的定义和发现 | 第23-24页 |
·生态语言学 | 第24-27页 |
·生态语言学的产生 | 第24页 |
·生态语言学的定义 | 第24-25页 |
·生态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文献回顾 | 第27-32页 |
·关于会话分析理论的研究 | 第27页 |
·关于生态语言学的研究 | 第27-28页 |
·关于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 | 第28页 |
·关于藏语的研究 | 第28-29页 |
·关于汉语的研究 | 第29页 |
·汉藏语的对比研究 | 第29-30页 |
·对于先前研究的评价 | 第30页 |
·先前研究的优点 | 第30页 |
·先前研究的局限性 | 第30页 |
·本研究的意义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研究方法 | 第32-41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32-34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32页 |
·研究问题及假设 | 第32-33页 |
·信度和效度 | 第33-34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34-35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35-38页 |
·测量工具 | 第35-36页 |
·角色扮演材料 | 第36页 |
·会话完成测试材料 | 第36-37页 |
·问卷 | 第37-38页 |
·问卷 | 第38-39页 |
·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数据收集 | 第39-40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研究结果 | 第41-53页 |
·问题1的研究结果 | 第41-46页 |
·问题2的研究结果 | 第46-50页 |
·问题3的研究结果 | 第50-53页 |
第六章 分析和讨论 | 第53-60页 |
·关于问题1和2的分析和讨论 | 第53-54页 |
·关于问题3的分析和讨论 | 第54-58页 |
·藏语和汉语的语用特点 | 第55-58页 |
·藏、汉语语用异同原因分析 | 第58页 |
·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七章 结论及意义 | 第60-63页 |
·主要发现 | 第60-61页 |
·意义 | 第61页 |
·本研究局限性和建议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附录 | 第66-83页 |
附录A 角色扮演语境(汉语版) | 第66-70页 |
附录B 藏、汉语角色扮演转写 | 第70-73页 |
附录C 会话完成测试(汉语版) | 第73-75页 |
附录D 问答卷(藏语版) | 第75-83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| 第83-84页 |
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