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一、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| 第9-16页 |
1、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| 第9-10页 |
(1) 思维力是新一代人必备的核心素质 | 第9-10页 |
(2)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下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需要 | 第10页 |
(3)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考形势发展的需要 | 第10页 |
2、历史思维能力的概念界定 | 第10-12页 |
(1) 历史思维的概念界定 | 第10-11页 |
(2) 历史思维能力内涵的理论界定 | 第11-12页 |
3、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特征及方式 | 第12-16页 |
(1) 历史思维能力的第一方面是形象思维能力 | 第12-14页 |
(2) 历史思维能力的第二方面是逻辑思维能力 | 第14-16页 |
二、反思性教学策略的提出 | 第16-23页 |
1、“反思性教学”兴起的背景及历史发展 | 第16-20页 |
(1) “反思性教学”的兴起 | 第16-17页 |
(2) “反思性教学”的发展历程 | 第17-20页 |
2、“反思性教学”的概念分析及其主要特征 | 第20-22页 |
(1) 反思性教学的厘定 | 第20-21页 |
(2) 反思性教学的特征 | 第21-22页 |
3、实施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| 第22-23页 |
(1) “专家型”教师的转变 | 第22-23页 |
(2) 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 | 第23页 |
(3) 弥补课堂教学的客观缺陷 | 第23页 |
三、反思性的教学在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| 第23-36页 |
1、反思性教学实施的前提和条件 | 第23-24页 |
(1) 教学过程中当事人双方主体意识的确立 | 第23页 |
(2) 对平等对话的主体性行为的理解和宽容 | 第23页 |
(3) 教学主体具有自觉反思的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 | 第23-24页 |
2、实施的步骤与策略 | 第24-34页 |
(1) 反思型教师的培养 | 第24-30页 |
(2) 反思型学生的培养 | 第30-34页 |
3、开放性的反思课堂教学环境的建立 | 第34-36页 |
(1) 开放性教学的价值诉求 | 第34-35页 |
(2) 开放性历史教学的设计 | 第35-36页 |
(3) 开放性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| 第36页 |
结语 | 第36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0-41页 |
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