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2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·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0页 |
·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0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0-12页 |
2 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概述 | 第12-21页 |
·会计盈余信息的理论基础 | 第12-15页 |
·信息观 | 第12-13页 |
·计价观 | 第13-14页 |
·契约观 | 第14-15页 |
·有效市场假说 | 第15-18页 |
·有效市场假说的涵义 | 第15-16页 |
·有效市场的三种形态和会计信息 | 第16-18页 |
·会计盈余信息含量及其研究意义 | 第18-2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3 国内外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研究回顾 | 第21-30页 |
·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研究方法的简要回顾 | 第21-22页 |
·关联研究方法和事件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·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分析法、方差分析法和盈余反应系数分析法 | 第21-22页 |
·国内外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研究文献回顾 | 第22-27页 |
·国外关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的研究 | 第23-25页 |
·国内关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的研究 | 第25-27页 |
·对会计盈余指标——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研究 | 第27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4 每股收益信息含量的理论分析 | 第30-34页 |
·我国新会计准则对每股收益指标的界定 | 第30-31页 |
·基本每股收益 | 第30页 |
·稀释每股收益 | 第30-31页 |
·每股收益指标所含的信息量 | 第31-32页 |
·稀释每股收益指标所含的信息量 | 第32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5 基本和稀释每股收益信息含量的实证研究 | 第34-47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34页 |
·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| 第34-35页 |
·研究窗口的选择 | 第35页 |
·数据来源与数据工具 | 第35页 |
·模型的设计 | 第35-38页 |
·事件研究模型 | 第35-38页 |
·价格模型 | 第38页 |
·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6页 |
·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分析 | 第38-42页 |
·盈余反应系数回归分析 | 第42-45页 |
·价格模型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6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47-51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47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47-49页 |
·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 | 第49-51页 |
·实证方法本身的局限性 | 第49页 |
·数据的局限性 | 第49-50页 |
·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附录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