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其他化学工业论文--发酵工业论文--酶制剂(酵素)论文

高效桔青霉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酶学初探

中文摘要第1-11页
英文摘要第11-13页
1.引言第13-26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3-16页
     ·能源危机第13页
     ·纤维燃料乙醇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3-16页
   ·纤维素酶第16-20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酶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酶的特性第17-19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酶的诱导和阻遏效应第19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酶在国内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9-20页
   ·纤维素分解菌第20-22页
     ·纤维分解菌的筛选第20页
     ·青霉第20-22页
     ·桔青霉第22页
   ·青霉的纤维素酶及其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第22-24页
   ·青霉纤维素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第24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4-26页
2 菌株的分离与鉴定第26-37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26-28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26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及配制第26-28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、仪器设备第28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8-32页
     ·菌株分离和纯化第28-29页
     ·菌落形态特征第29页
     ·显微形态观察第29页
     ·生理生化特征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核糖体-DNA ITS分析第30页
     ·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0-31页
     ·转化过程第31页
     ·质粒提取第31-32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32-36页
     ·刚果红染色定性第32页
     ·形态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生理生化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 ·核糖体-DNA ITS序列的同源性检索及系统发育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·讨论第36-37页
3 CR-2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研究第37-54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37-39页
     ·菌株第37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及配制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、仪器设备第38-39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9-43页
     ·玉米秸秆的超声波碱法预处理第39页
     ·粗酶液的制备第39-40页
     ·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第40页
     ·羧甲基纤维素酶活(CMCase)活性测定第40页
     ·滤纸酶活(FPA)的测定第40-41页
     ·β-葡萄糖苷酶活的测定第41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第41页
     ·发酵液不同时期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·不同碳源对CR-2菌株产酶的影响第42页
     ·不同氮源对CR-2菌株产酶的影响第42页
     ·CR-2菌株对不同天然底物的利用第42页
     ·发酵罐培养对CR-2菌株产酶的影响第42页
     ·电镜照片的制作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43-52页
     ·葡萄糖标准曲线第43-44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标准曲线第44-45页
     ·羧甲基纤维素酶(CMCase)活性测定第45页
     ·滤纸酶活(FPA)的测定第45-46页
     ·β-葡萄糖苷酶活的测定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发酵液不同时期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47页
     ·不同碳源对CR-2菌株产酶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·不同氮源对CR-2菌产酶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·不同天然底物的利用第48-51页
     ·发酵罐培养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第51页
     ·CR-2菌株纤维素酶作用纤维素后的电镜照片第51-52页
   ·讨论第52-54页
4 CR-2菌株内切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第54-69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54-56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55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55-56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、仪器设备第56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56-60页
     ·蛋白电泳:SDS-PAGE操作步骤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检测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内切葡聚糖酶分离纯化方法第58-60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60-66页
     ·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检测第60页
     ·饱和硫酸铵盐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·层析住纯化结果第62-64页
     ·二维色谱纯化结果第64-66页
     ·内切葡聚糖酶的整体纯化结果第66页
     ·内切葡聚糖酶分子量的测定第66页
   ·讨论第66-69页
5 CR-2菌株内切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分析第69-79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69-70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69-70页
     ·仪器设备第70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70-73页
     ·内切葡聚糖酶活测定方法第70页
     ·内切葡聚糖酶的性质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73-78页
     ·内切葡聚糖酶的最适温度第73-74页
     ·内切葡聚糖酶的热稳定性第74-75页
     ·内切葡聚糖酶的最适pH第75页
     ·内切葡聚糖酶的pH稳定性第75-76页
     ·不同金属离子对内切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第76-77页
     ·内切葡聚糖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能力第77页
     ·米氏常数的测定第77-78页
   ·讨论第78-79页
6 结论第79-80页
致谢第80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6页
附录第86-8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专利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双螺杆挤压膨化大豆浸油预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
下一篇:多拉菌素的突变生物合成及发酵条件优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