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历史论文

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实效性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引言第8-9页
一、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必要性第9-11页
 (一) 情感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第9页
 (二) 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新理念的体现和必然要求第9页
 (三) 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时代要求第9-11页
二、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第11-16页
 (一) 理论依据第11页
  1. 布鲁姆的情感目标分类理论第11页
  2. 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(实验)》的规定第11页
 (二) 历史学科的情感目标的层次结构第11-12页
 (三) 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目标的内容第12-16页
  1 爱国主义教育第12-13页
  2 审美教育第13-14页
  3 道德情操教育第14-16页
三、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16-29页
 (一) 以情感目标的层次结构为原则设计教学过程第16-18页
  1. 以知识激起情一一形成学生的外部情感体验第16页
  2. 以情深化知识一一确立学生内部的情感态度第16-17页
  3. 情识交融——建构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第17-18页
 (二) 在体验过程和方法中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18-23页
  1. 调查研究第19-20页
  2. 角色扮演第20页
  3. 辩论或模拟审判第20-23页
 (三) 科学的制定教学评价策略第23-27页
  1. 情感教育评价的基本要求第23页
  2. 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”评价的基本策略第23-24页
  3. 和谐发展策略第24-26页
  4. 以爱施教策略第26-27页
 (四) 注重教师的情感第27-29页
  1. 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情感第27页
  2. 对所教学科的情感第27-28页
  3. 对学生的情感第28页
  4. 对历史教材的情感第28-29页
四、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应当把握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第29-33页
 (一) 应遵循的教学原则第29-30页
  1. 情感与认知相互促进原则第29页
  2. 情感与意志相互转化的原则第29页
  3. 情感体验主体原则第29页
  4. 情感传控的时效原则第29-30页
  5 情感表达适当性原则第30页
 (二) 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几个误区第30-33页
结语第33-34页
参考文献第34-36页
后记第36页

论文共3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研究与教学
下一篇: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探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