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常用外国语论文--英语论文--语义、词汇、词义论文

汉英“山川类地名”对比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目录第5-8页
第一章 引言第8-16页
 第一节 地名的产生及研究状况第8-10页
 第二节 山川类地名及其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一、山川类地名的稳定性第10-11页
  二、山川类地名的命名特色第11-12页
  三、山川类地名的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第三节 本题研究意义和方法第13-16页
  一、本题的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二、研究方法第14-16页
第二章 汉英“山川类地名”词汇系统第16-37页
 第一节 汉语“山川类地名”词汇系统第17-27页
  一、山名第20-23页
  二、河流湖泊名第23-27页
 第二节 英语“山川类地名”的词汇系统第27-35页
  一、单音节“山川类地名”词语第27-28页
  二、复合式“山川类地名”词语第28-34页
  三、组合式“山川类地名”词语第34-35页
 第三节 汉英“山川类地名”词汇系统对比第35-37页
第三章 汉英“山川类地名”命名方式对比第37-58页
 第一节 汉英“山川类地名”命名原则比较第37-39页
  一、简易性第38页
  二、联想性第38页
  三、通用性第38-39页
 第二节 汉语“山川类地名”的命名方式第39-48页
  一、依据外形命名第40-41页
  二、依据颜色命名第41-42页
  三、依据方位命名第42-43页
  四、依据宗族姓氏命名第43-44页
  五、依据自然资源和物产命名第44页
  六、依据祥瑞心理命名第44-45页
  七、以数字命名第45-46页
  八、以动物命名第46-47页
  九、依据神话传说命名第47-48页
 第三节 英语“山川类地名”的命名方式第48-55页
  一、依据人物命名第49-51页
  二、依据附近部落命名第51-52页
  三、依据神话传说命名第52-53页
  四、依据到达时所乘航船命名第53页
  五、以当地的物产、资源命名第53页
  六、依据外形、颜色命名第53-54页
  七、表达赞美及美好祝愿的命名第54页
  八、抒发怀念和表达纪念的命名第54-55页
  九、对山川本质认识直观表述的命名第55页
 第四节 汉英“山川类地名”命名方式对比第55-58页
  一、相似点第56页
  二、不同点第56-58页
第四章 汉英“山川类地名”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第58-69页
 第一节 原型对比第58-59页
 第二节 范畴对比第59-62页
  一、经验感觉上的完整性第60页
  二、心理认识上的易辨性第60-61页
  三、地位等级上的优先性第61页
  四、行为反应上的一致性第61页
  五、语言交际上的常用性第61-62页
  六、知识和思维的组织性第62页
 第三节 家族相似性原理第62-63页
 第四节 隐喻认知对比第63-69页
  一、山川部位、类型命名的隐喻认知分析第64-67页
  二、山川类地名命名的隐喻认知分析第67-69页
第五章 汉英“山川类地名”的文化心理对比第69-81页
 第一节 汉语“山川类地名”体现的文化心理第70-76页
  一、反映了汉民族“直观”的思维方式第70-71页
  二、反映了汉民族重宗族的文化心理第71-72页
  三、反映了汉民族重方位的文化特征第72-73页
  四、反映了先民的图腾崇拜第73页
  五、反映了浓厚的宗教色彩第73-74页
  六、体现了神话传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影响第74-75页
  七、反映了人们追求安定、吉祥、幸福生活的愿望第75-76页
 第二节 英语“山川类地名”体现的文化心理第76-79页
  一、反映了西方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第76-77页
  二、反映了西方文化中浓厚的宗教观念第77页
  三、反映了神话传说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影响第77-78页
  四、反映西方文化中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向往第78-79页
 第三节 汉英“山川类地名”文化心理的比较第79-81页
结语第81-83页
参考资料第83-8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86-87页
致谢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汉英“车船”类词语对比研究
下一篇: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