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3页 |
·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6-21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6-19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本研究理论 | 第23-30页 |
·主要概念界定及其说明 | 第23-26页 |
·关于教育督导的界定 | 第23-24页 |
·关于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的界定 | 第24-26页 |
·基本研究理论 | 第26-29页 |
·赫伯特.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克里斯.阿吉里斯的“不成熟—成熟”理论 | 第27-28页 |
·沃伦.本尼斯的组织发展理论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现状、存在问题及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30-42页 |
·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的发展历史 | 第30页 |
·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的运行基础 | 第30-35页 |
·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的法律依据及构成要素 | 第30-31页 |
·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的基本任务及作用 | 第31-33页 |
·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的基本运作机制 | 第33-35页 |
·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的运行现状 | 第35-36页 |
·教育督导法律法规的制订情况 | 第35页 |
·教育督导工作的手段和平台 | 第35页 |
·教育督导机构设置情况 | 第35页 |
·教育督导人员专业化问题 | 第35-36页 |
·督导评估结果运用情况 | 第36页 |
·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| 第36-38页 |
·教育督导法规自身的缺陷 | 第36-37页 |
·教育督导室的职权分离 | 第37页 |
·教育管理体系中的管理漏洞 | 第37-38页 |
·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官僚体系中的权力排他性 | 第38-39页 |
·教育督导制度建设指导思想的滞后性 | 第39页 |
·一般管理原则的不落实 | 第39-40页 |
·部分地方政府对教育督导工作重视不够 | 第40页 |
·市场经济体制对教育的冲击 | 第40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创建“双循环”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 | 第42-50页 |
·创建新型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| 第42页 |
·“双循环”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的创建 | 第42-45页 |
·“双循环”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的涵义 | 第42-43页 |
·“双循环”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的系统理论解释 | 第43-45页 |
·“双循环”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的保障条件和辅助工作制度的建设 | 第45-47页 |
·“双循环”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的保障条件 | 第45-46页 |
·“双循环”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辅助制度的创建 | 第46-47页 |
·“双循环”县(区)域教育督导机制的例证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“双循环”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的应用 | 第50-59页 |
·“双循环”工作机制在广州市区域内的应用 | 第50-56页 |
·广州市教育督导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50-55页 |
·“双循环”县(区)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的应用策略 | 第55-56页 |
·“双循环”工作机制在广东省范围内县(区)域督导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| 第56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1页 |
本文的主要结论 | 第59-60页 |
论文不足及今后工作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5-66页 |
附录 | 第66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