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古代语法(文言语法)论文

《三国志》兼语句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9页
 一、《三国志》及其语言研究第9-11页
  (一) 《三国志》及其作者简介第9-10页
  (二) 《三国志》的语言研究第10-11页
 二、古汉语兼语句研究概述第11-15页
 三、本文的研究对象、研究目的、意义和方法介绍第15-19页
  (一) 本文的研究对象第15-17页
  (二) 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页
  (三) 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(四) 关于《三国志》文本第18-19页
第二章《三国志》中兼语句分析第19-62页
 一、使令类第19-43页
  1、使第19-21页
  2、令第21-22页
  3、命第22-23页
  4、遣第23-25页
  5、诏第25-27页
  6、召第27-28页
  7、请第28-29页
  8、发第29-30页
  9、俾第30-31页
  10、责第31页
  11、呼第31-32页
  12、谓第32-33页
  13、目第33页
  14、留第33-34页
  15、助第34-35页
  16、送第35-36页
  17、敕(亦作勅)第36-37页
  18、驱第37页
  19、纵第37-38页
  20、逼第38页
  21、遏第38-39页
  22、扶第39页
  23、欲第39-40页
  24、差第40页
  25、诱第40-41页
  26、要第41页
  27、邀第41页
  28、催第41-42页
  29、放第42页
  30、佐第42-43页
  31、迎第43页
 二、封职任免类第43-55页
  1、封第43-44页
  2、立第44页
  3、迁第44页
  4、徵第44-45页
  5、徙第45-46页
  6、任第46页
  7、废第46-47页
  8、黜第47页
  9、署第47页
  10、除第47-48页
  11、加第48页
  12、复第48-49页
  13、推第49-50页
  14、辟第50页
  15、奉第50页
  16、转第50-51页
  17、出第51页
  18、赐第51页
  19、以第51-53页
  20、上第53页
  21、察第53页
  22、拜第53-54页
  23、进第54页
  24、表第54-55页
  25、荐第55页
  26、举第55页
 三、劝诫类第55-57页
  1、劝第55-56页
  2、说第56-57页
 四、命名、称谓类第57-59页
  1、谓第57页
  2、有第57页
  3、改第57-58页
  4、尊第58页
  5、谥第58页
  6、分第58-59页
 五、婚嫁、占卜类第59-60页
  1、聘第59页
  2、纳第59-60页
  3、卜第60页
 六、有“字”类第60页
  有第60页
 七、关于对“太祖乃引兵西入山”类句子的语法和语义分析问题第60-62页
第三章《三国志》中兼语句特点概述及历时比较第62-65页
 一、《三国志》中各类型兼语句出现次数及各类型所占比例统计第62页
 二、《三国志》与《左传》、《史记》中V1 的比较第62-65页
结语第65-66页
注释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69页
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69-70页
后记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古今维吾尔文献看维吾尔水文化的发展
下一篇:基于图像识别的沥青拌合站生产数据采集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