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0-11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1页 |
1.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| 第11-13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.2 主要内容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概述 | 第13-28页 |
2.1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内涵及特征 | 第13-16页 |
2.1.1 教学语言的内涵 | 第13页 |
2.1.2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2.1.3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 | 第14-16页 |
2.2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功能及特性 | 第16-21页 |
2.2.1 教学语言的功能 | 第16-18页 |
2.2.2 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| 第18-21页 |
2.3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| 第21-23页 |
2.3.1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构成要素 | 第21-22页 |
2.3.2 教学语言的类型 | 第22-23页 |
2.4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价值 | 第23-25页 |
2.4.1 从教师角度讲,课堂语言艺术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自身修养的保证 | 第23-24页 |
2.4.2 从同学角度讲,课堂语言艺术可以培养同学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,造就同学的良好品格 | 第24页 |
2.4.3 从教学角度讲,课堂语言艺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| 第24页 |
2.4.4 课堂语言艺术是确保师生沟通的桥梁和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 | 第24-25页 |
2.5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具备语言修养 | 第25-28页 |
2.5.1 语言修养 | 第25-26页 |
2.5.2 语文修养 | 第26页 |
2.5.3 文学修养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调查与分析 | 第28-42页 |
3.1 鸡东县永和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运用现状分析 | 第28-37页 |
3.1.1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意识不强的问题 | 第28-29页 |
3.1.2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用语缺乏时效性 | 第29-30页 |
3.1.3 忽视同学自主性 | 第30-31页 |
3.1.4 教师口头禅多 | 第31-32页 |
3.1.5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针对性不强 | 第32-33页 |
3.1.6 语言暴力 | 第33-34页 |
3.1.7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语速较快 | 第34-35页 |
3.1.8 教师语气起伏性欠缺 | 第35-36页 |
3.1.9 教师肢体动作单一 | 第36-37页 |
3.2 教学中教师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 | 第37-40页 |
3.2.1 教学用语缺乏规范性与教师乱用教学语言 | 第37-38页 |
3.2.2 教学语言的运用针对性弱 | 第38页 |
3.2.3 教学语言缺乏实效性 | 第38-39页 |
3.2.4 语文教学语言缺乏人文性 | 第39页 |
3.2.5 教学语言缺乏创新、千篇一律 | 第39-40页 |
3.2.6 忽视了对同学个性的培养,师生沟通流于形式 | 第40页 |
3.3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出现问题的原因 | 第40-42页 |
3.3.1 教育观念较为落后 | 第40页 |
3.3.2 对文本的解读缺乏多元化 | 第40-41页 |
3.3.3 缺乏与同学的沟通交流 | 第41页 |
3.3.4 网络用语对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冲击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提高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方式 | 第42-50页 |
4.1 对课堂语言进行规范,尊重同学的个性特点 | 第42页 |
4.2 提升运用语言品质,科学对待“网络语言”,激发同学兴趣 | 第42-44页 |
4.3 追求“美”,达成体态语和语言表达的一致性 | 第44-45页 |
4.4 提升中学语文教师授课语言的专业性,加强授课语言的生动性 | 第45-46页 |
4.5 从“情”出发,为教学语言添加人文情感 | 第46-48页 |
4.6 提升自身修养 | 第48-49页 |
4.7 改变教师观念,为教师观念添加时代的血液 | 第49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附录 | 第55-58页 |
附录1 同学问卷 | 第55-57页 |
附录2 教师问卷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