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一、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一)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1页 |
(一)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三、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1-17页 |
(一)汉语语法中动量补语的相关研究 | 第12-13页 |
(二)对外汉语教学中动量补语的相关研究 | 第13-15页 |
(三)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研究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学习迁移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| 第17-22页 |
一、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| 第17-18页 |
(一)学习迁移理论的定义 | 第17页 |
(二)学习迁移理论关于“迁移”的分类 | 第17-18页 |
二、学习迁移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| 第18-22页 |
(一)对教学内容的启示 | 第18-19页 |
(二)对教学方法的启示 | 第19-20页 |
(三)对学习方法的启示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动量补语教学设计说明 | 第22-25页 |
一、教学内容分析 | 第22页 |
二、教学对象分析 | 第22-23页 |
三、教学目标分析 | 第23-24页 |
四、教学环节分析 | 第24-25页 |
第四章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对外汉语动量补语教学设计 | 第25-40页 |
一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| 第25-32页 |
(一)新课导入 | 第25页 |
(二)新课讲授 | 第25-30页 |
(三)巩固操练 | 第30-32页 |
(四)课后作业 | 第32页 |
二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| 第32-40页 |
(一)新课导入 | 第32-33页 |
(二)新课讲授 | 第33-36页 |
(三)巩固操练 | 第36-38页 |
(四)课后作业 | 第38-40页 |
第五章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对外汉语动量补语教学设计的反思 | 第40-43页 |
一、教学设计评价 | 第40-41页 |
(一)教学设计的优点 | 第40页 |
(二)教学设计的不足 | 第40-41页 |
二、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对外汉语动量补语教学设计的建议 | 第41-43页 |
(一)教学内容需要量力而行 | 第41页 |
(二)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负迁移现象 | 第41页 |
(三)引导学生发现式学习 | 第41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