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8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一、理论意义 | 第13-14页 |
二、实践意义 | 第14页 |
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4-17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三、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6页 |
四、研究的难点 | 第16-17页 |
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7-18页 |
一、专业 | 第17页 |
二、专业建设 | 第17页 |
三、产业 | 第17页 |
四、产业升级 | 第17-18页 |
第五节 研究综述 | 第18-28页 |
一、关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二、关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关系研究 | 第20-21页 |
三、关于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实证研究 | 第21-22页 |
四、国外关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发展的研究 | 第22-25页 |
五、对相关研究的评述 | 第25-28页 |
第二章 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 | 第28-32页 |
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理论 | 第28-29页 |
一、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理论的基本观点 | 第28-29页 |
二、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理论对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启示 | 第29页 |
第二节 技术知识论 | 第29-30页 |
一、技术知识论的基本观点 | 第29-30页 |
二、技术知识理论对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启示 | 第30页 |
第三节 产业集群理论 | 第30-32页 |
一、产业集群理论的主要观点 | 第30-31页 |
二、产业集群理论对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启示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新要求 | 第32-40页 |
第一节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 | 第32-36页 |
一、区域经济发展背景 | 第32-33页 |
二、区域产业发展现状 | 第33-36页 |
第二节 区域产业升级对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新要求 | 第36-40页 |
一、区域产业升级对中职学校专业结构(设置)的新要求.. | 第36-37页 |
二、区域产业升级对中职学校专业规模的新要求 | 第37-38页 |
三、区域产业升级对中职学校专业质量的新要求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及其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现状与问题 | 第40-54页 |
第一节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现状的调研数据分析 | 第40-46页 |
一、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结构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现状 | 第41-43页 |
二、中职学校专业规模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现状 | 第43-45页 |
三、中职学校专业质量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现状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优势及做法 | 第46-51页 |
一、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优势分析 | 第46-47页 |
二、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做法 | 第47-51页 |
第三节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问题及归因 | 第51-54页 |
一、存在的问题 | 第51-52页 |
二、归因分析 | 第52-54页 |
第五章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对策 | 第54-70页 |
第一节 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打造特色专业体系 | 第54-59页 |
一、建立并完善专业建设指导机构 | 第55-56页 |
二、搭建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平台 | 第56-57页 |
三、开展专业建设评估 | 第57-59页 |
第二节 构建特色专业群体系,形成专业规模优势 | 第59-64页 |
一、开展专业群构建的产业调研 | 第61页 |
二、构建完善专业群运行机制 | 第61-64页 |
第三节 构建内涵发展体系,形成专业质量优势 | 第64-70页 |
一、实施内涵建设标志性成果建设 | 第66-67页 |
二、实施师资素质提升工程 | 第67页 |
三、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| 第67-70页 |
结语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附录 | 第75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